网速慢怎么回事 为什么手机流量网速慢
热浪滚滚!
进入这个酷热的季节以来,差友们是否也感受到了气?差评君每天都要说925遍“热!”这句话。
在杭州气温屡次刷新历史记录的新闻中,差评君还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似乎网络速度也受到了影响。
刚开始,大家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但是一旦发现手机网速不如往常流畅,或许你会感受到,不仅仅是手机出现了问题,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错觉。
不瞒大家说,这种感觉的确是一个相当普遍的体验——网络信号仿佛在“热”的波导下变得不再稳定。
在这里,要为各位差友解释一下这个看似专业实则日常的科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因为温度太高,而是跟近期频繁出现的“大气波导现象”有着莫大的关系。
说起来,“大气波导”可能听上去像个超自然的现象,但在科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它的本质。
这背后,其实与一个我们熟悉的“魁祸首”脱不开干系——副热带高压。
大家对副热带高压应该不陌生,每年夏天它都像是我们的酷暑之王。但实际上,它可是四季皆在的常客。夏天的时候,它喜欢从西太平洋飘过来,顺带带来赤道的热度。
而副热带高压的特点就是“自带水汽”,它早早地就把一肚子水汽从赤道附近运送过来。等它飘到我们头顶时,虽然已经所剩无几,但仍然带来闷热和干燥。
今年夏季风发育迟缓,导致副高在东南地区久久盘旋。而副高的存在会引发两种异常天气现象——逆温和逆湿。
逆温现象就好比是空气中的温度分布出现了反转,即上层反而比下层还要凉爽。而逆湿则恰好相反,接近地面的空气潮湿,但高层却变得干燥。
这样一来,我们头顶仿佛被扣上了一口“热锅”。不仅仅是人的体感受到了极致的煎熬,手机信号在这种环境下也难以“喘口气”。
你知道吗?手机信号其实就是通过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而当出现逆温和逆湿的情况时,电磁波的传播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信号折射后向外太空传播;而在这波大气波导的作用下,信号可能会被低损耗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这就引出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名词——大气波导。而这一现象并非意味着信号增强、传输距离变远。事实上,在实际的网络通信中这会导致不小的麻烦。
例如我们目前所使用的 TDD 通信模式(即时分双工)。其类似于道路交通中的潮汐车道。在这种模式下,网络数据的传输需要保持上下行同频。但当遇到大气波导干扰时,远距离的信号传输变得复杂起来。
这就好比是一条道路上出现了额外的车流,原有的交通灯时间配置变得不再合适。于是红绿灯似的切换模式在此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在 5G 信号上采用 TDD 模式的情况下尤为明显。
而这次的天气热浪恰恰碰上了这样的通信干扰情况。随着副热带高压的持续和范围扩大,人们不仅感觉到了炎热的煎熬,也体会到了网络速度的变慢。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如此令人头疼的大气波导现象似乎特别针对 5G 信号来说影响更为显著;而对于那些还未完全过渡到 5G 的地区或使用2G、3G、4G的用户来说,可能并未感受到如此明显的网络变化。
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基站会因为高温而“热崩”。虽然目前大多数基站的耐热标准都相当高,但为了确保其稳定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还是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暑措施。
最后想说的是,当天气逐渐凉快下来后,或许有人会问:“这篇稿子还有人愿意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