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离析原因 混凝土离析2种解决方法
混凝土拌合物是由胶凝材料、粗细骨料、水及外加剂等组分,经过精确计量和充分搅拌后形成的混合物。由于各组分密度存在差异,它们在重力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沉降速率,这便容易导致分层现象的出现。当浆体的黏度不足以对抗粗骨料的重力,就会出现骨料下沉、浆体上浮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泌水、泌浆、离析等问题,这对混凝土的质量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原材料方面的影响
原材料是构成混凝土的关键成分,其质量波动会对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原材料的变动,尤其是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及外加剂的变化,是造成混凝土泌水、泌浆、离析的主要因素。
(1)水泥的变化
水泥的陈化时间、外加剂吸附能力等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例如,当突然更换陈化时间较长的水泥而未相应调整外加剂用量时,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分层。水泥陈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颗粒表面电荷的中和,以及水泥石膏的相变等,都会导致外加剂吸附量的变化。
(2)矿物掺合料的变化
矿物掺合料的需水量与生产使用的材料相比发生明显变化时,若外加剂调整不及时,便会导致泌水、离析。矿粉的细度与水泥熟料细度的差异,以及陈放时间对矿粉性质的影响,都可能造成滞后泌水。
(3)骨料的影响
骨料的级配、粒径、针片状含量等都会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状态。例如,粗骨料级配单一、粒径偏大、针片状含量较多,都会使混凝土拌合物状态变差,容易泌水。砂的含泥量变化也会影响外加剂的吸附,进而导致泌水、离析。
(4)外加剂的使用
使用聚羧酸减水剂时,若用量过大超过饱和掺量,便容易造成泌水、离析。外加剂中的缓凝组分超量,尤其是易泌水的缓凝组分,如糖类,容易产生滞后泌水。
(二)配合比与设计
配合比设计时,如过度追求低用水量,可能导致胶凝材料用量偏低,浆体少,使拌合物包裹性差。机制砂的细度模数、骨料的级配不合理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及保水性。
(三)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过程中操作员的控水不当、设备计量误差、罐车司机刷罐水未倒净等都会造成混凝土离析。
(四)施工过程中的加水问题
施工过程加水会导致搅拌不均和混凝土浆体变稀,粘聚性变差,从而产生分层、离析。
(五)预防与处理措施
要避免和解决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离析问题,首先需要找到其原因。在原因不明或难以确定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用水量或外加剂用量、调整配合比、调整外加剂配方、调整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对工地退料进行调整等。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泌水分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静停、二次抹面等处理。
(1)其他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设备,确保计量准确。加强操作员的培训,提高其控水能力。在使用新原材料或更改配合比时,应进行试配并密切关注混凝土状态。
(2)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尽量避免施工工人二次加水,如需调整混凝土状态,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浇筑后及时采取覆盖、养护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发生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