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 清明上河图全长7米还是5米


《清明上河图》的绣制传奇

对于许多人而言,《清明上河图》这个名字耳熟能详,但你知道这幅名画以绣品形式呈现的样子吗?最近,一幅由扬州刺绣大师卫芳领衔制作的绣品《清明上河图》正式完成,它以独特的方式让历史与艺术再次交汇。

据了解,整幅作品长达12米,成为扬州最长刺绣作品的记录保持者。那么,这幅作品有何独特之处和挑战呢?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卫芳大师介绍道:“这幅刺绣作品是我严格按照原画的1:1比例进行复刻的。”她选取了清代宫廷画院画师所绘的版本,其中由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等五位画家共同创作,并增添了如踏青、表演、戏剧等明清时代特色风俗。这一版本的画面相较于“宋本”和“明本”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适合以绣品的形式呈现。

扬州刺绣一直秉承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逐渐形成了“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两大特色。而选择《清明上河图》作为绣制题材,更是体现了其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卫芳表示,绣制这幅作品是众多刺绣艺人长久以来的梦想。在和收藏爱好者的交流中,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创作题材,于是她和工作室的绣娘们决定共同完成这一作品。

从在绷架前描稿、配线、打底、盘线到最终的完成,卫芳带领的绣娘团队耗时长达5年之久。她们不仅在每个步骤上力求精益求精,更在每个细节上追求完美。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画中的人物与故事都能跃然而出。

由于《清明上河图》的画稿创作难度极高,底稿的绘制就耗费了卫芳和其师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正是她们对画稿的深刻理解和对刺绣技艺的精湛掌握,才使得整幅作品能够如此生动逼真。

扬绣以其精细的劈丝、缜密的针法、丰富的色彩和强大的表现力而闻名。在绣制《清明上河图》时,绣娘们不仅运用了传统的针法,还采用了多种彩色细密的丝线进行绣制。为了追求最佳的艺术效果,不同的物体和画面效果都采用了不同的针法来表现。

扬绣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手艺。卫芳强调:“做这一行的手艺人,必须要耐得住寂寞。”画面的庞大复杂使得绣制过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为了每个细节都达到最佳效果,她们对每一针每一线都严格要求。

为了使这一作品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卫芳选择了与一家经验丰富的装裱工作室合作。该工作室负责人介绍说,刺绣作品的装裱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如此大篇幅的作品更是首次遇到。他们不仅需要确保装裱的平整度,还要考虑丝线材质与装裱材料的兼容性。最终,他们采用了15米的整幅真丝花绫做绫边,并定制了难度很大的画框,以收缩膜代替玻璃的方法完成了整个作品的装裱过程。

如今,《清明上河图》扬绣作品已装裱完毕,整幅作品长12米、宽50厘米,气势恢宏、细节丰富。卫芳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的细腻针法将原画的人物、色调、质感、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这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扬州刺绣独特魅力的体现,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