烨怎么读音 烨字一般人用不起


自满清一朝以来,清代皇帝的称呼常以年号代称其名。

除了溥仪这一名字广为人知外,福临、玄烨、胤禛、弘历等皇帝的名字,往往让人难以分辨。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名字中,后期的名字越来越显得生僻。

那么,为何皇帝偏爱为其子女选择如此生僻的字作为名字呢?难道是出于炫耀学识的意图?

其实不然,这背后主要与避讳有关。

避讳,按照《词源》的解释,是指古人在言谈和书写中需避免君父尊亲的名字。对于孔子及帝王之名,人们普遍避讳。避讳之法,通常采用同义或同音字替代,或用原字但省缺笔划。

皇帝名字中的字作为共讳,自然不可随意使用。但皇帝发现,自己的名字对民间的避讳造成了不少麻烦。比如乾隆皇帝弘历的名字中的“弘”和“历”两个字都是常用字,民间需要大量更改字句来避讳。

为了减少民众的不便,宫廷通常公布一个“避讳规范”,进行广泛告知。

以康熙帝的“玄”和“烨”字为例,分别以“元”和“煜”替代;雍正帝的“胤”和“禛”同样有所调整。甚至在小说《说唐》中,为了避开康熙帝的“玄”字名讳,李玄霸在书中被改名为霸。

后来乾隆皇帝后,为进一步简化避讳操作,采用了一些其他避讳方式如缺笔等。比如“玄”字可少写末笔一点,“胤”字可少写末笔竖钩等。

而当一位皇子成为皇帝时,与他同字辈的兄弟的名字也需进行避讳。例如雍正皇帝胤禛的兄弟原本都叫“爱新觉罗·胤某”,在胤禛登基后,他们必须改称“爱新觉罗·允某”。

尽管这些避讳给民众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其中也体现了皇家的爱民思想。例如乾隆皇帝为了减轻民众的避讳负担,让皇族成员自行承担一些生僻字的命名。

这种避讳传统不仅体现了文化中对先贤、圣者、皇帝的尊敬,也在清代得到了严格的执行。这种避讳方式也融入了皇帝体恤民情的思想,成为满族称谓礼俗完全汉化的重要体现。

清朝后期的避讳逐渐调整至只需回避生僻名的一个字或者将特定的字改成简单常见的字形等手段以简化民众的困扰。这无疑体现了清朝在不断优化治理、关注民生方面的努力。

让我们一同欣赏历史长河中的这些有趣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