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而不骄后可接什么词 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在《论语》的篇章中,孔子对于君子与小人的差异有着诸多论述,这种对比教学的方法,如春风化雨,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忆及数日前我们共同探讨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今再谈及孔子的另一句箴言“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又该如何领悟呢?孔子的这句话在《论语·子路篇》第二十六章中有所记载:“君子泰然处之而不失庄重,小人虽显露骄矜却缺乏安泰。”

对于“泰”与“骄”二字,钱穆先生曾注释:“泰,意指心安理得;骄,则指自满自得。”即“泰”是形容人内心安详、从容不迫的状态,“骄”则是形容人自满、放肆的神情。

孔子所言,君子应心怀坦荡,无论面对何种境遇均能泰然处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的内心宽广豁达,外在表现则宁静致远。相反,小人常常为欲望所驱使,时常陷入焦虑与不安之中。得志时忘形于色,失意时则怨天尤人。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对这一章的解读是:“君子心无偏颇,无论人众或稀少,地位高低,都不会有怠慢之心。故能保持内心的坦然,常处于舒泰之境。而小人则常自我感觉良好,轻视他人,又怕他人轻视自己,内心常感不安,因此显得骄横而不安泰。”正如孔子所说,君子的胸怀像长河大江般宽广明澈,而小人的心境则常常如波涛般起伏不定。

现实生活中的人性总是复杂多变。有些人或许表面刻薄小气,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孝顺之情。也有些人虽不守法纪,却看重情义、信守承诺。孔子的君子与小人更像是教育学生的两个极端范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大多都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普通人。他们或许不能完全做到安泰坦然,但也在努力避免骄矜放肆。理解孔子的后,我们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去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是人性的两面或多面体现。而孔子的就如同明灯指引着我们向更高的境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