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取暖炉子图片大全 烧木头的取暖炉
炉火岁月中的白薯与馒头
老北京的火炉子,曾是冬日里的温暖源泉。过去的平房居民,与这炉火有着深厚的情结。我所经历的火炉子有数种,其中烧原煤的大炉子,多见于工厂与学校;而烧煤球与蜂窝煤的炉子,则是我们日常烧火做饭的依靠。无论是煤球还是蜂窝煤,都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北京人的日常生活。
炉火一角与历史的痕迹
在70年代的记忆里,当煤气尚未普及,火炉子仍是厨房的主角。那时我尚年幼,便学会了照看火炉。记得那日父母晚归,我独自守家,需得小心翼翼地打开火盖,调整火门,等待炉火慢慢复苏。当火眼几乎熄灭时,我便需巧用蜂窝煤与碳的技巧,使其重燃。那时候,为了保暖,还需用拔火筒引导炭火,这一过程既需要技巧,又充满乐趣。
火炉子的工具与技巧
使用蜂窝煤火炉子,自然少不了几样工具。火通条用于通火眼,火钩子用于清理炉灰,火铲子与火夹子则分别用于铲灰与夹煤。那时燃烧后的蜂窝煤有时成粉状,有时需用火夹子小心夹出。据说,煤场在制作时掺入了黄土。冬季里,馒头、白薯等食物可直接放在炉台儿上烤制,那弥漫房间的烤白薯香味,如今回忆起来仍觉香气扑鼻。
烟囱的安装与挑战
我曾居住的平房里,那12平米的西房曾是我与火炉子的故事发生地。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烟囱为屋内供暖,我精心设计了烟囱的走向。虽然过程中遇到不少挑战,如烟囱的衔接与灰尘的清理等,但最终的成功让我倍感欣慰。然而回想起来,那种煤气的危险也让我心有余悸。
煤铺的记忆与节俭之道
过去北京的每个街道都有煤铺,供应着市民的日常生活所需。精打细算的家庭会将碎蜂窝煤掺水后重新塑形晾干再使用。这不仅是生活的智慧,更是那个年代人们的节俭之道。
从火炉子到煤改电
从警三十年的我深知预防煤气中毒的重要性。随着北区的煤改电工程启动,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告别了使用火炉子的日子。如今走在街头巷尾,已难再见到送煤车的身影。这不仅是城市的发展与进步,更是我们对于安全、便捷生活的追求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