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薏米茶泡水减了40斤_薏米茶为何要尽量少吃
薏米与赤小豆的奇妙效用
薏米,在传统中里美其名曰“薏苡仁”,被《神农本草经》推崇为上品。它具有治疗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的神奇功效,长期服用更能轻身益气。
再说那赤小豆,在中材中也有着“红豆”之称,但二者绝非同一物。赤小豆利水消肿、健脾胃的效果显著,且因其色红入心,故而还有补心之效。
提起那广为人知的“红豆薏米水”,又称“薏仁红豆汤”,可谓是民间除湿的良。不少人将其视为祛湿佳品,但往往因方法不当,效果大打折扣。其实,这“红豆薏米水”虽仅由两味中简单构成,却蕴藏着深厚的中医智慧。
首先谈谈这赤小豆的选择。在此处,赤小豆并非市场上常见的普通红豆。按照医学规范,这“红豆薏米水”应称之为“赤小豆薏米水”。赤小豆不仅是材,更是食同源的佳品,而普通红豆则更多是作为食材使用,用价值相对有限。
再来说说薏苡仁的选用。在中医理论中,薏仁的选用至关重要,选对了才能让祛湿效果加倍。生薏米性寒凉,有滑肠之效,而经过炒制后,其寒性减弱,性质变得更为平和。在制作赤小豆薏米水时,建议选用炒制的薏米。生薏米通常呈洁白色,而炒制的薏米则多呈。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了解如何正确制作:
材料比例方面,临常用的使用比例为3:1,即在1000毫升水中加入30克薏米和10克赤小豆。
制作步骤如下:
1. 提前半小时将赤小豆浸泡。将洗净的薏米倒入锅中,用小火翻炒约3分钟,直至薏米不再粘连,表面的水分完全炒干。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薏米的寒性,使其性质更为平和,更利于肠胃吸收。
2. 将炒好的薏米与泡好的赤小豆一同放入加水的锅中熬煮。
3. 半小时后,关掉火源,盖上盖子继续焖煮半小时。这样可以使食材更加软烂,口感更佳,同时也能充分释放其中的营养成分。半小时后,揭开盖子,用筷子检查红豆和薏米是否熟透。此时的红豆和薏米应该变得膨胀软烂,用筷子轻轻一夹即可夹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