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的特点 四年级上册神话的特点
《女娲补天》解析与感悟
环节一:探秘神话,感受神奇之处
引导学生们自由阅读故事,分享他们所感受到的神奇之处。
我们总结出三个主要神奇事件:拣石熔炼、修补窟窿和杀龟撑天。这些情节都围绕着补天的主题展开。当提及补天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天地塌陷、地裂的现象。在这个故事中,还发生了烧灰堵缝和斩灭黑龙的情节。在第一环节中,我们鼓励学生自由发表对故事中神迹的看法。这样,我们完成了第一环节的教学目标:自由阅读、多元理解、聚焦核心。
环节二:解读人物形象,领悟品质内涵
提醒所有教师注意,《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我们不必纠结于细节问题,而应更多地将时间留给学生自由阅读。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梳理出课文的表述节奏,以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和学习目的。
关注人物形象
在第二环节中,我们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问题为:同学们,你们认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神?
学生们回答女娲是一个善良、心系百姓、无私奉献、智慧、勇敢、细心的神。仅仅拥有这些标签化的概念并不足够。我们需要深入追踪人物的品质,以更全面地理解她。
细品文字,加深理解
我们将课文划分为5个自然段。重点聚焦4、5自然段,以深入体会女娲的特质。其中第四自然段中,有句子能够明显体现女娲的品质。如她耐心地将石头烧成熔浆,这体现了她的细心和耐心。她补好天后还担心天会再次塌陷,于是采取措施,这也展示了她的周到和责任心。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女娲不仅是神,更像我们生活中的谁?在这里我们可以留个疑问让同学们思考填空。紧接着我们可以问:她是哪个的母亲?通过这样的引导,我们不仅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女娲作为母亲、作为神的身份。
拓展解读:神话背后的文化意义
关于女娲的神话在我们的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她是创世纪的神、华夏之母、上古女神。在母系氏族时期,她代表了人们对母亲的崇拜。
对于为什么女娲造人后会有补天的神话,我们查证到这样一个有趣的资料:在女娲的时代,人们使用陶器,而陶器容易破裂。为了解决屋内漏水的问题,人们开始尝试补漏和修复工作。“烧石补天”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通过这样的查证,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神话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人类对神的思考。这样的解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环节三:传承文化,讲述故事
出示导读提示,明确任务
本环节的任务是:感受故事的想象之神奇;复述故事,说清楚、说生动。特别要注意的是,拣来五色石头的过程在文中较为简略,因此复述时需要带有创造性复述的特色。
我们重点教学第三、四自然段。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用第四自然段的详细描述进行创造性复述。关于五色石,我们可以解释为来自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特定的寓意。
在孩子们复述故事时,我们可以利用板书提示女娲补天的三个主要行为和治理地的两个行为。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记忆故事情节,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