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大的原因_温差大和温差小哪个更冷
在北方严寒的冬季,供暖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自新成立以来,尤其是过去的66年里,我国的供热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的经济建设、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的改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经济不断的进步,供暖不仅局限于北方的传统地区,即便是淮海、秦岭以南的某些城市也逐步引入了集中供暖系统。
集中供热实施以来,设计时普遍选择的供回水温差为25℃,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各种因素,水温差通常保持在15℃左右,甚至有时仅维持在10℃左右。这种状况在室内外系统、一次管网及二次管网中均普遍存在,导致了水力、热力不平衡的现象十分突出。这直接影响到了采暖期的运行效果,使用户频繁进行放水、加泵等操作,并使供回水温差难以扩大。
随着新型流量控制产品与方法的不断涌现,我们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来调整这一状况。在系统中增加流量控制设备后,我们甚至可以将供回水温差提升至40℃以上。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通过提高供水温度并采用“大温差、小流量”的方法对整个供热系统的节能效果带来的影响。
传统的供暖方式中,由于水力、热力的不平衡问题,散热量的调控变得困难。这导致近端系统散热器的流量往往超出实际所需数倍。每平方米所需的热量应在3~5kg/h之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近端室内温度会达到23℃以上,这就使得电能和热能的消耗大幅增加。我们可以计算出提高室温后所增加的热能数值。
按照行业中的相关研究数据来看,如果室内温度超过所需的温度范围,将会导致能耗的增加。例如,根据瑞典的估算公式,即使是一个很小的温度升高也可能带来相当大的能耗增长。我们以此公式为根据进行具体分析。
以包头地区为例,当室外温度为-16℃,而室内温度设定为18℃时,根据公式计算出的能耗增加量是相当显著的。这表明在室内温度轻微升高的情况下,包头地区的能耗增加量就超过了8%。鉴于这些数据和趋势分析,为了应对热能浪费的问题和保证更加节能的采暖模式,不少发达已经着手在散热器上安装恒温阀等控制设备。
通过这样的节能改造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改善供暖质量并确保每组散热器的流量可调控。根据前苏联的大规模实验结果来看,采用可调式供热末端及按照热量计费可以至少节省30%的热量资源。这意味着我们要更智慧地运用资源并进行精细化调节和控制来实现这种高效、低能耗的供暖方式。
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供热系统的控制手段。对于目前采用的定流量质调节运行方式来说,在各热力站的处应安装自力式流量控制器;而在二次管网的建筑物处则应安装自力式压差控制器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节能效果。
我们还需要关注供电与输热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系统整体效率的影响。通过优化循环流量和降低耗电功率来进一步减少电能消耗并提高供热效率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实践证明实施大温差技术后循环泵的电能消耗可以降低79%~88%左右这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系统的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