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书评_《浮生六记》书评


□申屠增群

关于《浮生六记》的探讨。这部作品自清代杨引在苏州的一个冷摊上被发现,并于光绪三年(1877年)刊布以来,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无数的文人学士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文学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原本,《浮生六记》应由六卷构成:记录闺房之乐、闲情逸趣、坎坷之愁、浪游之乐、中山之历以及养生之道。流传至今的仅有前四卷。尽管在193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美学文化名著丛刊》中曾戏剧性地发现了后两卷的内容,但遗憾的是,这两卷后来被证实为伪作。即便如此,仅存的四卷也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浮生六记》的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中人物的天真之美。从《浮生六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明代浪漫风格的延续。李贽作为这一浪漫中的核心人物,极力推崇真实反映人情世俗的现实文学。《浮生六记》对日常生活的灵性记录以及所感所想,展现了书中人物挣脱外在的世俗束缚,追求个性的洒脱与热情。例如,书中对陈芸的刻画细致入微。尽管在家庭中必须遵守种种规矩,但陈芸的人生观却充满自由与诗意。她不吝惜珍珠珠花,反而对破旧的书画情有独钟,她钟爱李白诗句,仿佛姑射仙子般飘逸,她的真挚情感和对所爱之物的尊重,体现了她天真烂漫、活泼自然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