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托是什么_陕北碗托的做法
在我的回忆里,陕北的碗托无疑是人间至味。
那是在八十年代初,我年少时在陕北的一个小城读书。学校的南侧有一道土墙,逃课的学生常在那儿玩耍,使得一个不起眼的豁口变得光滑。我也是个爱逃课的孩子,偶然间发现了这个秘密。多年后,我仍清晰地记得那一切。围墙之外,是宁静的自由市场。虽说不上热闹,但总有几处摊点给人以生活的气息。其中有一位妇人,约莫三十多岁,每天都会在此摆摊。
她的摊位不大,仅是一张小桌和几副碗筷,旁边放着水桶和小凳。她卖的是碗托,一种由荞面制作的小吃。荞面蒸熟后放凉切薄,再加入麻辣猪肝和特制卤汁,可热炒也可凉调。我第一次买碗托并非因为它的美味,而是因为闲得无聊。那天上音乐课,我又溜了出去。在市场上闲逛时,口袋里还有钱,便买了一碗碗托来尝。这一尝却让我彻底爱上了。
那碗碗托白净如玉,红亮的猪肝和卤汁点缀其间,麻辣鲜香、软嫩可口。筷子一夹,便滑入喉中,那份凉滑、清爽香辣的感觉从全身每个毛孔散发出来,舌尖上的美味妙不可言。那天我忍不住连吃了两碗。吃第二碗时,口袋里的钱只够四毛,还差一毛钱。那婆姨说算了算了,但我知道我已经吃得心满意足、惬意了。
自此以后,我便爱上了这碗托。虽然父母有工资,但零花钱并不多。每当我攒够钱时,便会跑去吃一碗托。渐渐地与那位婆姨熟悉起来,她常打趣说:“你又逃课了?得好好学啊,不然将来像我一样受苦。”
离开陕北后,我远离了碗托的味道。但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陕北饭店的招牌,我总会进去买一碗碗托。再也无法品尝到小时候的味道了。一次在同学在西安开的陕北饭店里吃碗托时也觉得不对味儿。同学不解地问我是否口味变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怀念的是过去那种无忧无虑的时光和那位卖碗托的婆姨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