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字结尾的成语_墓字结尾的成语


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长河中,张骞的西域之行,开启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历程。到了南北朝时期,东方的陶瓷、铁器等商品,通过这条古老的通道,大量输送到西域各地,西域的胡乐与胡舞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盛,传入中原大地。在河南博物院的珍藏中,有一件黄釉扁壶,它静默地记录了这一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这件北齐时期的黄釉扁壶,造型独特,上窄下宽,两肩穿孔,颈肩处装饰着联珠纹,形似游牧的皮囊。壶腹两面模印着西域乐舞图案,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容器,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这件黄釉扁壶于1971年在安阳洪河屯村的范粹墓中被发掘出土,其独特的西域风情,使得它在中原地区显得尤为珍贵。

河南博物院研究部武玮介绍道,黄釉扁壶上的乐舞者形象,高鼻深目,戴有翻帽,身着圆领或翻领长袍,这种胡人的形象和舞蹈,包括使用的乐器,可能主要来自中亚地区。胡腾舞曾盛行于北朝至唐代,黄釉扁壶上的舞者动态盎然,展现出古代艺术的魅力。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河南博物院的黄釉扁壶通过其上的图案和造型,为我们生动展示了丝绸之路的繁华与中西文化的交融。不仅如此,其上乐舞者的舞蹈和姿态也为我们上演了一出永不落幕的历史乐舞。

不仅如此,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演员王璟也表示,他们的表演动作如提臀动胯等都是依据文献记载的胡人舞蹈形象而来。对于观众张琳婧来说,这不仅是文化的交融,更是古代艺术的生动展示。

此件黄釉扁壶及其所代表的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无疑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世界的繁荣与多元。而它也成为了后世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