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斩鸡蘸料_白切肉的蘸料怎么做好吃


酱卤肉制品加工的秘籍与技艺

肉制品的另一种风情——白煮肉品,是未经酱制或卤制的一个独特分支。白煮肉品是通过肉类的腌制或无腌制,在水或盐水中煮熟而得的熟肉制品。白煮肉品多以冷食为主,通常在食用时才进行调味。切割成薄片后,佐以酱油、香油、葱花、姜丝、香醋等调料,便可食用。

其中,白切肉作为白煮肉品的代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此佳肴源于明末满族,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后经清朝入关,由宫廷传入民间。白切肉多选用去骨猪五花肉,经白煮而成。其特色在于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搭配荷叶饼或芝麻烧饼,再蘸上特制的调料,风味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在北京,“砂锅居”的白切肉尤为著名。传说清乾隆六年(1741年),“砂锅居”初建时,曾用大砂锅以特制方法煮肉,每天仅用一头猪的肉量,以供应白肉为主。因其生意兴隆,常在午前即售罄,以至于有“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的歇后语流传。

一、白切肉的加工配方与技术

(一)工艺流程

  1. 原料选择及整理
  2. 腌制
  3. 煮制
  4. 冷却
  5. 成品

2. 配方(按100kg猪前后腿肉计)

  • 食盐:13~15克
  • 葱:3克
  • 姜:3克
  • 料酒及其他调味品适量

具体加工工艺如下:

  1. 选择卫检合格、肥瘦适中的新鲜猪前后腿肉为原料。
  2. 将食盐和硝酸钠配制成腌制剂,于肉坯表面,放入腌制缸中腌制。
  3. 煮制时,先将调料和清水倒入锅中,加入腌制好的肉块,煮制一定时间后捞出即为成品。
  4. 剩余的汤可烧开后再利用,成为老汤,用于提升后续制作的风味。

二、家庭制作白切肉的简易方法

1. 工艺流程

  1. 原料处理
  2. 简易煮制
  3. 调味

2. 家庭配方(按1kg猪肉计)

  • 腌韭菜花:10g或其他个人喜好的调料

家庭制作时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调料的用量和种类,享受DIY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