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指什么_看不见的手一般指


在众多修行者的眼中,修行成佛被视作繁复之事,涉及打坐、诵经、持戒、布施等众多环节,甚至被认为需经历多次轮回方可修得正果。

在佛教禅宗的开创者——达摩祖师的最后开示中,他简明地指出,成佛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外在的形式。

这个开示既出人意料地简单,又深奥难解,令弟子们满腹狐疑:难道佛法的浩瀚深邃,仅靠一个“点”就能彻悟吗?

达摩祖师的,虽然看似无为,但却直接切中了佛法的核心。他是禅宗的初祖,不仅带来了印度的佛教经典,更带来了直指人心的修行方法。

在一个清晨,达摩即将圆寂,他将弟子们召集在一起进行最后的。他告诉弟子们,佛法的真谛不在于外在的仪式和形式。

弟子们听到后心中震撼,慧可更是站出来询问:“师父,如果我们不用打坐诵经,如何能够见性成佛?”达摩回答说:“你们要明白,心中的平静和见性才是修行的关键。”

达摩进一步解释道,是为了那些尚未觉悟的人而设。若能见性成佛,万法自然具足,无需外在的束缚。那么,“见性”究竟是什么呢?

为了帮助弟子们理解,达摩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比喻众生的本性就像一颗被灰尘掩盖的宝珠,虽然就在那里,但因为灰尘的遮盖而难以被发现。

他告诉弟子们,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觉悟。当他们擦去心中的“灰尘”,便能见到自己的本性。

达摩提出一个观点:“不用打坐,不用诵经,只需做到放下执着,便能见性成佛。”这个答案既简单又深刻,直接指出了修行的真谛。

弟子们听后大为。他们开始思考什么是执着?他们是否真的被修行的形式所束缚?达摩解释道:“万法皆空,唯心所现。执着于形式只会让你们被其束缚。”

他进一步说,打坐、诵经、持戒等都是修行的方便,但若执着于它们,就如同只看见手指而忽略了月亮。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觉悟。

慧可听后深有感触,他回想起自己多年来的修行经历。他意识到自己的执着正是遮蔽本性的“浮云”。

达摩告诉弟子们:“修行如同渡河,佛法的只是渡河的船。到达彼岸后,就要放下船。修行的形式也是如此,它们只是帮助见性的工具。”

道生问道:“若执着是修行的障碍,那我们如何面对生死的恐惧?”达摩回答:“若能看破‘我’的幻象,生死便如梦境。”

最终,达摩强调:“佛法的核心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你们是否能放下内心的执着。做到这一点,便已然成佛。”

弟子们听完达摩的开示后恍然大悟。他们纷纷表示感激之情。他们意识到无论是形式的执着还是对自我的执着都会遮蔽他们的本性。

觉悟并不需要外求他们本性清净圆满只需放下心中的执着便可超越一切。

生死轮回、痛苦烦恼都是因执着而生放下执着心无挂碍便能自由自在见性成佛。

达摩祖师的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弟子们的心让他们在修行的道路上找到了真正的方向。

因此我们要时刻铭记达摩祖师的放下心中的执着修得正果见性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