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没意思怎么办 感觉活着没有意义是不是抑郁了


关于健康之心的探讨

文:王彦辉

有友述说近一年来的感受,常常感到困乏,渴望安睡,有时甚至一睡就是一整天,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对诸多事物提不起兴趣,常感生活无趣,情绪易暴躁且缺乏耐心,偶尔会不自觉地落泪。询问此状况,是否身体出了问题。

这位友人初步怀疑自己可能是陷入了抑郁的情绪。虽然“抑郁”一词常被提及,但它并不等同于公众误解中的“精神”。我们无需为此感到恐慌。

这种抑郁状态确实可能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甚至存在的风险,故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当一个人出现全身酸痛、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发烧等症状时,我们通常认为他可能感冒了。同样地,即使面对感冒,我们通常也不会感到害怕。而当面对抑郁的迹象,如失去做事的兴趣、感到生活无趣、情绪低落、甚至流泪时,很多人会感到恐慌。

为何会恐慌呢?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人将抑郁视为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这是一个误解。在精神科的分类中,抑郁确实属于精神类疾病范畴,但在心理学视角下,抑郁也是每个人可能经历的情绪。

生本能心理学认为,抑郁是一个人在遭遇重大困难后,自身无法走出困境所引发的一系列不良身心反应,其中以情绪低落为主。换句话说,每个人在特定情况下都可能感到抑郁,我们不应因此而感到恐慌。

抑郁有轻、中、重度之分。重度抑郁的危害最为显著,有较高的风险。而轻中度抑郁则更为常见,是个体在面临困难和挫败后的自然身心反应。虽然不属于精神,但同样对生活构成威胁,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寻求及时的解决之道。

导致抑郁的困难通常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困难程度较大,二是个人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样的困难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这与人的能力、经验和心态密切相关。

有时,抑郁者可能感觉不到有什么特殊的困难,对自己的状态感到莫名其妙。这种情况往往与人生目标有关。作为高级生命体,人类有认知和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若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可能会像水中打转的小船一样迷失方向。这种情况也是一种人生困境。

如今的一些年轻人,包括青少年,生活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中,可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理想,不知习的意义、未来的职业方向和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可能导致他们失去生活的动力,呈现出一种疲惫、萎靡的状态。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伴随着想哭的表现。未流泪的人可能并未遇到明显的压抑或束缚,但内心存在不愿反抗的意愿。这种压抑可能源于长久以来的影响,以至于个体自身都没有察觉到。这种压力往往来自于父母或其他重要人物。

经过深入了解我们发现父母的压制有时是有其道理的。个体在面对社会生活的不适应和父母的压制时可能会感到不情愿和压抑。解决抑郁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合理解决所遇到的人生困难;二是对于无法解决的困难要合理看待。如果这些困难得不到解决或无法得到合理的对待那么抑郁的症状就不会轻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