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怎么读_海蛞蝓是害虫还是益虫


俗称鼻涕虫的野蛞蝓,是蛞蝓科野蛞蝓属的陆生软体动物。其柔软、粘稠的身体外观令人望而生畏,它还是多种作物上常见的害虫。这种生物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以及浙江、江苏、安徽等众多省份。

危害程度

野蛞蝓的成虫和幼虫主要以刮食叶片和果肉为生。一旦叶片受到其侵害,就会出现大量的空洞或缺口,从而导致光合作用降低,影响植物生长。花朵若受到危害,可能导致落花,进而影响坐果。果实受损后,其表面会留下粘液带,这不仅影响果实的着色,还可能使果实出现孔洞或排便,特别是在湿度大时,果实极易腐烂,丧失食用和商品价值,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发生规律

野蛞蝓的繁殖能力相当惊人。它们一年可繁殖一代,并在潮湿的土壤中越冬。当环境适宜,尤其是在雨后的傍晚,它们会从土壤中爬出,危害甘蓝、黄瓜、玉米等多种作物。南方在4~6月和9~11月有两次活动高峰期,而北方则在7~9月为活动高峰期。野蛞蝓雌雄同体,既可异体也可同体繁殖,并喜欢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野蛞蝓主要对玉米、甘蓝、甘薯、草莓等众多作物造成危害,是农业的一大害虫。

防治措施

为了防治野蛞蝓,农民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利用生石灰的腐蚀性,在雨后或傍晚撒施在作物田块周围进行驱避。生石灰的强腐蚀性可以导致野蛞蝓身体表皮被腐蚀,大量渗出而死亡。二是采用剂诱杀法。在野蛞蝓发生初期,可通过制作含四聚乙醛的毒饵,于傍晚撒施在作物行间,有效杀灭取食的野蛞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