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全诗
观洞庭
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之作
湖水与秋月的夜晚相融,如同湖面静如未磨的铜镜,没有风起波涌的扰动。远眺洞庭山水,青翠欲滴,恰似银盘内一青螺静静安放。
此诗述说洞庭湖在秋夜月光的映照下,景色优美如画。微波不兴,宁静秀美,令人心旷神怡。诗人运用清新脱俗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宁静与和谐之美,勾勒出一幅洞庭山水图卷。这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展现了他那宽广宏大的气度和超凡脱俗的情致。
秋夜中,皎洁的月光洒落在洞庭湖上,湖面如一面般清澈透明。它与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如同一幅完美的画卷。湖面平静无波,宛如未经打磨的铜镜,更显出洞庭湖的空灵和静谧。诗人在“和”字上下功夫,表现了水天一色、宁静祥和的画面。这画面仿佛也传递出了一种水国夜晚的节奏感——月光的演漾与湖水的吞吐。
接着,诗人继续描绘湖面无风、迷蒙朦胧的景象,恰似未经过打磨的铜镜一般朦胧美。这种“镜未磨”的描述非常形象地展现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的场景,给月光下的湖面增添了一丝神秘感。因为只有在“潭面无风”的情况下,湖光与秋月才能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否则,狂风巨浪之下,湖光与秋月便无法形成和谐之美。
而后,诗人的视线逐渐聚焦于洞庭山水的某一处。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水显得更加清澈。山水相映成趣,仿佛一只精致的银盘内放置了一颗小巧的青螺。这一画面被诗人巧妙地比喻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令人赞叹不已。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奇思妙想,还展现了他那超凡脱俗的气度和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