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和深圳的气候 深圳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在最近的高考文综中,出现了一道引起广泛关注的地理题目。其题目围绕着相对湿度这一概念展开,引用了我国某大城市在1975年至2015年间的城区和郊区平均相对湿度图。
一、考试策略
面对这类题目,考生首先需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城市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例如,通过观察图示,可以初步判断该城市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这应属于季风气候区。像乌鲁木齐这样无显著干湿季变化的城市可以被排除。接着,需关注最潮湿的主雨季是否在7月和8月,以此进一步缩小选项范围。毫无疑问,北京作为选项之一,其7月的多年月平均湿度数据成为了关键。
二、北京湿度数据探究
虽然北京的气候特点为众多考生所熟知,但该题目中的湿度数据却引起了争议。初步看来,北京的多年月平均湿度达到90%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与北京相比,广州、深圳的多年最大月平均湿度也仅为79%、80%。为了验证这些数据,我们查阅了北京市内所有常规气象站的数据,包括观象台和各区县的数据。
结果显示,在1975至2015年的7月,各站点的月平均湿度最大值也未超过87%,且多年平均值仅约74%。这让我们对题目中的数据产生了疑问。而经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可能影响湿度数据的因素,如城市化进程对大气湿度的影响等。
三、气候特点揭秘
这道题目背后所反映的是的气候特征。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季风气候之一,拥有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复杂的地理环境。非季风区的气候以干燥为主,而季风区的气候则与干冷和密切相关。这些气候特点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总结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