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古诗 兰溪棹歌注释


《兰溪棹歌》乃唐代杰出诗人戴叔伦所创作的佳作。此诗绘就了春夜兰溪江边如画的自然美景,以及渔民那洋溢的愉悦心情。全诗共四句,巧妙地描绘了月色、树木、河湾以及水中倒影的山峦,笔触细腻,韵味秀美。而后两句则别具一格,仿佛引用了民间广为流传的物候谚语,读来朗朗上口,质朴无华,却又生动地表达了一个事实:春雨降临后,兰溪鱼儿变得丰富起来。前后诗句虽风格迥异,但共同构筑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春江月夜画卷。

兰溪棹歌

唐代诗人 戴叔伦

一弯新月犹如女子的秀眉,挂在柳湾之上,其光清凉宜人。月下,越中山川的倒影宛如一般展现在兰溪水面之上。经过三日春雨的滋润,桃花雨纷纷扬扬,溪水上涨,鱼儿争相涌上滩头浅滩。

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之上空,月光清亮,为整个画面增添了诗意与雅致。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倒映着越地的秀美山色。淅淅沥沥的春雨已经持续了三天,使溪水猛涨。鱼儿争抢着新降之水,在夜半人静之际纷纷跃上溪头浅滩。

注释:

(1)兰溪:兰溪江或称兰江,位于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是浙江富春江上游的一支流。棹歌:指船夫摇橹时所唱的歌曲。

(2)凉月:指新月,常用来形容夜晚的月光清冷而明亮。

(3)越:古代东南沿海地区统称为越地,今指浙江省中部地区。

(4)桃花雨:江南地区春天桃花盛开时所下的雨,常被用来形容春天的细雨。

(5)戴叔伦:唐代诗人,其诗作风格多样,内容丰富。他出生于一个隐士家庭,其诗作在唐代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