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指多少岁 7—12岁是什么少年


在古代文学创作中,描述人物年龄时,使用恰当的称谓非常重要。文人常常搜集并整理这些与年龄相关的古代称谓。

一、幼年时期

1. 初度:原指初生之时,后也用来泛指年龄较小的婴幼儿。

2. 赤子:指刚出生的婴儿。

3.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天。

4. 襁褓:本指包裹婴儿的带子和被子,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5. 孩提:开始会笑、可提抱的幼儿,指二三岁之间。

二、少儿时期

1. 垂髫:指儿童蓄积在额头上的弯曲下垂的头发,也指3至8岁的儿童。

2. 总角:一般指8至14岁的少年,是古代未成年儿童的发饰。

3. 垂髻之年:泛指儿童时期。

三、青少年时期

1. 舞勺之年:指男子13至15岁之间,是古代男子学习音乐的时期。

2. 及笄:指女子满十五岁,用发簪扎头发表示已成年。

3. 束发:古代男子15岁时的仪式,表示进入成童阶段。

四、成年及以后

1.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的成年礼,表示已成年。

2. 而立之年:指人三十岁,意味着成熟稳重。

3. 不惑之年:指人四十岁,能够不被迷惑。

4. 知命之年:指年至五十,能了解上天的意志和人的命运。

5. 耳顺之年: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

6. 古稀之年、杖围之年、悬车之年:都指七十岁,是人生中的稀年。

7. 耄耋:泛指高龄的老人,十岁。

8. 期颐:指人一百岁,寓意长寿。

还有许多其他的年龄称谓,如碧玉年华、豆蔻年华、花信年华等,都是古代文人用来描述女子不同年龄段的美称。这些称谓丰富了古代文学的语言,为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