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畜指的是什么_六畜是指哪六畜


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向我们揭示了家猪的踪迹已有 9000 年至 10000 年的历史。随后,东北、黄河上游以及青藏高原也相继出现了家猪的身影。通过对古代家猪的线粒体 DNA 进行检测,我们得知现今的猪在母系上,大部分仍源于这片古老的大地。尽管猪早已成为人们家中的一员,但“猪”这个字的出现却相对较晚。

在古代的甲骨文中,描绘“猪”的最常见字是“豕”。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字,其形状与猪的形象相吻合。如今这个字在大多数方言口语中已难觅踪影,甚至许多人可能都不认识这个字。相比之下,“家”这个字则是人人都熟悉的概念。在古代华夏人的观念中,“家”便是屋顶下养着猪的地方。这一点在南方的干栏式建筑中得以体现,这种建筑的上层住人,而下层则用来养猪。

汉朝时期,人还常以陶土制作陶猪圈,猪圈上方往往设有厕所,人们的物可直接流入猪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至于“猪”字的演变,甲骨文中并未出现“猪”字,而是有“豕”和“彘”等字来表示。其中,“彘”在甲骨文中的形状为猪的腹部有一支“矢”,这支“矢”作为声旁,与现代的读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汉语中的“猪”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即使是“豕”这个字,也显得颇为独特。几乎所有的汉藏语人群都有驯养猪的传统。而在其他语言中,“猪”的称呼有着惊人的统一性。无论是藏文的ཕག(phag),缅文的ဝက်(wak),还是大凉山上的彝语ꃮ /vo55/,以及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本地居民的称呼,都和汉语中的词根有着同源的关系。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惊叹于语言的奇妙与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