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意思 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什么情感


今日,我们身处的世界逐渐与手写的家书疏远。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方式让家书静静躺在博物馆内,而昔日却是必不可少的情感交流纽带。尤其是在那唐诗宋词的岁月里,家书是跨越时空的唯一交流方式。

这也催生了众多与家书相关的诗词作品,即便在今日读来,依旧韵味深长。首先浮现在心头的,便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其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饱含深情,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当年李商隐流连巴蜀,收到询问归期的家书后,以此为契机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李商隐的诗篇中洋溢着温情,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无数人。时光流转至宋代,大诗人苏轼也收到了一封家书,同样询问他何时能归家。那么,苏轼又是如何以诗抒发内心的呢?

在宋词中,苏轼写下了《蝶恋花·京口得乡书》。彼时他担任杭州通判,因公务常至京口,即今日的江苏镇江。那封家书的内容是什么呢?“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简单质朴的文字,道出了他对于归乡的期盼。

由此可看出,归乡的情感始终根植于苏轼的心中。然而岁月无情,他一直未能如愿归乡,以至于家中的人也开始焦急地询问:你到底何时能回来?

整首宋词的上片,描绘了雨后清新的景色,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雨后春容清更丽”,雨水过后,万物显得更加清新美丽。这春雨却无法洗尽离人的深愁。

于是,这首宋词的最后两句道出了苏轼的心境。“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他无法直接回答家书中的问题,只能借酒消愁,对着东风洒下热泪。然而春风仍多情,拭去他的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