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流派的划分依据
哲学深究的核心议题在于思维与存在之间的交互关系,这也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深入探索。针对这一基础问题,学术界衍生出两大主要哲学派别:唯心论与。
一、唯心论
唯心论主张意识于物质之上,被视为首要的存在。
1. 主观唯心论:将个体的特定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视为世界的本源。所有事物被看作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衍生。
例证观点:万物皆以我为中心(孟子观点)。
我思考故我在(笛卡尔观点)。
物是感觉的集合(马赫观点)。
2. 客观唯心论:将“客观”精神视为世界的本源。
例证观点:道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老子的思想)。
万物皆为一理所生(程颐观点)。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表现(黑格尔观点)。
二、
相对于唯心论,则坚持物质为第一性。
1. 古代朴素:坚信世界的物质本源性和统一性,将具体的物质形态视作世界的本源。
例证观点:水为万物之源,万物又复归于水(泰勒斯观点)。
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观点)。虽有其直观猜测的局限性。
2. 近代形而上学:主张原子是世界的本源,原子的属性即代表物质的属性。
例证观点:人基本上是地面上爬行的机械装置(拉美特利观点)。
运动即为位置的变迁(霍布斯观点)。虽存在机械性、形而上学及不彻底的局限性。
3. 辩证与历史:物质被视为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其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