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节什么生成语 带节用的成语有哪些


“节外生枝”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从一件事情衍生出另一件事情的情景,就如同竹子一样,一节节地生出新的枝桠,导致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化。每当在原有的问题上增添额外的复杂因素时,我们常常称之为“枝节”或者“枝节问题”。

在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朱子全书》中,尤其在其《读书法》一篇里,提到了“读书应当专注于文本的意思,避免无谓地生发枝节”。这是文献中最早出现“枝节”这一说法的记载。“又生枝节”这一说法后来也演变为“另生枝节”、“横生枝节”或“枝节横生”。

同样,在朱熹的另一部作品《朱子语录》的《答吕子约》中,他谈到读书的方法时也提到了“节上生枝”的概念。这表示随着文字的解读,不断地生出新的理解和解释,若不加以节制,即便读万卷书也可能没有实质性的收获。随着时间的推移,“节上生枝”这一说法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节外生枝”。

在元代杨显之创作的杂剧《临江驿潇湘秋雨夜》中,便有了“节外生枝”的实际应用。剧中描述了张翠莺这位善良的妇女长途跋涉去找她的丈夫崔甸士,却不料丈夫已另娶。当她到达县衙门口被阻拦时,她悲愤地唱出了这句话,表达对意外情况的感慨。这句成语现在多用来形容意外出现的新问题或故意设置的障碍,使得问题难以顺利解决。

“节外生枝”是一个形象且富有深意的表达,它告诫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当保持专注,避免无谓地增添复杂因素。它也反映了文化中对简洁、纯粹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