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什么分飞 劳燕分飞的典故
周礼注解
“劳燕分飞”这一成语,人们耳熟能详,常用来形容夫妻或情侣因各种原因而分离,各自奔向不同的方向。这四个字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诗意。
“劳燕”并非指辛勤劳作的燕子,而是特指伯劳与燕子两种不同的鸟类。这两种鸟,在传统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描绘离别之情。当东飞的伯劳遇到西飞的燕子,画面中流露出的伤感情感,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该成语的起源可追溯至《乐府诗集》中的一句:“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诗句直观地表达了伯劳东飞与燕子西飞的场景,象征着关系的疏远和分别。黄姑即牛郎,他与织女相爱却无法长久相守,只能隔河相望,这和分飞的劳燕以及守望的牛郎织女有着相似的命运。在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中也有关于此的描述,进一步巩固了这一成语的文化地位。
在《诗经·豳风·七月》中,有描述伯劳鸟的诗句:“七月伯劳鸣,八月妇女绩。”诗句中,伯劳鸟的鸣叫仿佛在预告季节的更替,而妇女的纺织活动则与农业紧密相连。伯劳鸟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候的标志,融入了大农业的文化背景中。
尽管现代鸟类研究显示伯劳鸟对农林业有益,属于益鸟,但在古代文献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伯劳鸟被描述为之鸟,有着不祥之声。伯劳俗称胡不拉,是一种凶猛的食虫鸟类,有着“小猛禽”之称。它们捕食手段残忍,常常将捕获的小动物挂在带刺的树上杀死后再食之。伯劳与温文尔雅的燕子有着天壤之别,“劳燕”之恋不仅不浪漫,反而透着一丝恐怖。它们的分飞,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