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学不知义解释 义繁体解释


玉石需雕琢,方显其质。人需学无倦,始悟真理。其中,"雕琢"意味着精心雕饰,"质"则代表成就,"学无倦"强调了持续学习的态度,"真理"则指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昔日,楚国有一人名叫卞和,他在山中偶然发现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他带着玉石去见楚厉王,却被误认为普通石头而受谴责。经过两代君主,直至文王继位时得知此情,他命玉匠磨砺玉石,竟现出一块绝世美玉,即后世所称的“和氏璧”。这故事告诉我们,美玉需经琢磨才能显其价值,人也同样需要经过教育才能成才。

再看另一故事,《王羲之教子》。王羲之,作为东晋的大书法家,其学识之博令人敬佩。他坚信"玉不雕,不成器"的道理。因此他对孩子们严格要求,特别是在生活方式和理念上都进行了教导。尤其对于他的小儿子王献之,王羲之更是从写字基础开始悉心教导。王献之不负父望,勤学苦练,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名家。

一次,王献之在书房练字时,王羲之悄悄地试图拔走他手中的毛笔,却未能得逞。这令王羲之深感欣慰,因为他的教导没有白费。最终,王献之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与父亲齐名的书法家,为书法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美玉还是人才,都需要经过精心的雕琢和磨练才能展现出其真正的价值。人们应该不断学习、勤奋努力,以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这正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才华和能力,但只有经过适当的和历练才能激发出来。正如玉石在工匠手中展现出光彩一样,人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中也会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