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时辰是多少个小时 24小时时辰表
古代与现代,时光流转间,计时方式亦有所变迁。古时以十二个时辰为一日,现今则采用24小时计时法。换算之下,古时的一个时辰恰如今日的两小时。
昔日钟表初入,人们将一个时辰称作“大时”,而划分时间的新单位则被称为“小时”。随着钟表的广泛普及,大时这一术语逐渐被淘汰,而小时则被广泛接受。
那么,在古代,这十二个时辰又是如何对应现今的24小时制呢?
古人们智慧非凡,虽无现代计时器,却能借助中壶滴漏之法将一昼夜细分为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都有其独特的命名和含义。例如,子时对应着夜晚的11:00至次日凌晨的1:00,而亥时则是1:00至3:00。
若要详细对照古代时辰与现代时间,则有:
子时,又称为子夜,代表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的1点。
丑时名为鸡鸣,指的是凌晨的1点到。
寅时称为黎明,代表着早上到5点这段即将天亮的时间。
卯时又称为破晓,是早上5点到7点之间太阳初升的时刻。
辰时被称为食时,相当于现代一天的上午7点到9点,古人称之为吃早饭的最佳时刻。
巳时是隅中,相当于上午9点到11点的时间段。
午时即是正午时分,对应着中午的11点到下午的1点。
未时名为日跌,意味着下午的1点到时分太阳即将落山。
申时被称为夕食等,代表下午到5点之间吃晚饭的时间。
酉时指代傍晚时分,即下午5点到7点之间。
戌时叫做黄昏,对应着晚上7点到9点的时间段。
亥时为人定之时,代表着晚上9点到11点这个准备入眠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