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动物有哪些 夜行动物的种类
月明星稀之时
万籁俱寂
万物仿佛都已陷入深深的睡梦之中
然而
一些暗夜生灵却开始蠢蠢欲动
夜行性动物的日常生活
供图、支持 /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
漆黑静谧的夜晚,通常都是生物结束了一个繁忙白天之后的休憩时刻。大自然中一些生物却反其道而行之,它们的活动具有周期性,黑暗才是它们释放自我的最佳时刻。这些生物身上独具的“夜行性”带着一点神秘诡谲,是深夜里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
夜行性动物在暗夜或是低光环境中却异常灵敏,它们的听觉和嗅觉系统往往很发达。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它们有着优于其他生物的视觉系统,晶状体大而无色。在夜色弥漫之际,开启只属于自己的悠悠长夜。
指猴、婴猴、树懒、鼯鼠等动物,它们的昼夜活动习性都是夜行性。在热带雨林的大树枝或树干上,我们能看到一些筑成球形的窝巢,这些都是指猴的住所。而树袋熊、蝙蝠则是世界上分布最广、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
在幽暗无光而深不可测的大海深处,许多海中生物也在为自己的生存环境或多或少地改变自身状态。比如笛鲷、獠牙狰狞的鮟鲇鱼等,它们都是夜行性鱼类,海底栖穴居的习性使得它们白天在一起,夜幕降临后就外出觅食。
无论是面相“凶险”的还是长相奇特的,无论是体形超常的还是小如蝼蚁的,都有着与这片环境相生相依的一份独家法宝。纵观神奇自然,不过是生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选择的一种行为方式罢了。
>>> End <<<
本文节选自《XX》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