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铃飞鸟动作要领 站姿飞鸟正确姿势
对于健身爱好者而言,阿诺·施瓦辛格的挚爱训练动作之一,那就是胸部哑铃飞鸟。此动作被誉为单关节孤立训练中,针对胸部的优秀锻炼方式。
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常常因执行不当而被误解,导致许多人认为其对于胸肌的锻炼效果并不显著。
接下来将详细解析此动作中最常见的错误之处。
这个错误竟然与二头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许多人在进行飞鸟动作时未曾留意到,这一动作与二头肌的互动关系。在飞鸟动作的最低点,手臂的伸直程度直接影响着胸部的张力大小。
运用简单的物理学原理,当手臂从肘部向外移动约50%时,胸部的负荷将增加约50%。这也解释了为何此动作不需要过大的重量,即便使用较轻的哑铃也能高度刺激胸部的原因。
若手臂过度伸直,二头肌将更多地参与其中。如此一来,到达某一特定点时,二头肌的发力甚至可能超过胸肌,从而使得动作的主导权从胸部转移至二头肌。
类似的动作如绳索飞鸟和器械夹胸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在动作的最低点,我们需要保持肘部略微弯曲,使手腕恰好位于肘部外侧稍许。这样能够确保胸肌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减少二头肌的参与。
相反地,在动作的顶端,我们需要注意胸部的功能——即水平内收,使上臂向内合拢。
如果在动作的终点手臂依然保持弯曲状态,上臂将无法紧密地合拢,这会导致胸部肌肉的参与度降低,而使肩部肌肉更多地发力。
在接近动作的顶点时,我们应该配合夹胸的动作,伸直手臂并感受两只手臂二头肌逐渐靠近的感觉。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绳索夹胸和器械夹胸等类似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