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平方是多少 体重÷身高的平方怎么算


很多人怀揣着对健康长寿的渴望,尽管长寿与饮食、运动、睡眠等许多生活因素紧密相连。越来越多的科学发现揭示,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拥有与长寿息息相关的优势。

尤其是具备以下三种特征的人,仿佛天生自带“长寿密码”,这或许预示着他们的长寿潜力。

特征一:握力的人

我们常以“手无缚鸡之力”形容一个人身体状况欠佳。握力实际上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和未来长寿的潜力。

据2024年《JAMA Network Open》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握力是衡量一个人肌肉量的重要指标。那些肌肉较少的老年人的10年死亡风险相对较高。研究纳入的5888名老年人中,有超过13%的人肌肉功能低下,其中一部分人明确患有肌少症,而另一部分则可能存在肌少症。最终分析表明,肌少症的老年人10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而可能存在肌少症的老年人的风险也有所上升。

芬兰研究人员在《老年学杂志》中的研究也指出,手握力较大的人患常见非传染性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低。

特征二:步速矫健的人

有些人步履矫健,走路风风火火,即使年纪大了,步履也不输年轻人。研究表明,步速快的人可能拥有更强的长寿潜力。

一项2022年在《通讯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发现,步行速度快的人不仅可能寿命更长,而且在生物学年龄上看起来比步行慢、步速慢的人更年轻。研究收集了40多万人的步行数据,发现步行快的人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更健康的身体状况。步行速度与反映身体衰老的指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步行快的人的身体状况更佳。

特征三:微胖但腰细的人

身材微胖但腰细的人真的存在吗?是的,这样的人不仅存在,而且他们可能拥有更强的长寿潜力。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在高龄老人中,微胖且腰围较细的体型死亡风险最低。这项研究收集了5306名年龄超过80岁老人的身材数据,并发现了两个关键特点:一是身材微胖可能更利于长寿;二是腰细一点可能也有助于长寿。这意味着那些保持这种体型的老人可能具有更大的长寿可能性。

若想追求长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增强肌肉与握力

日常生活中,虽然许多人热衷于有氧运动如跑步、走路、骑行、游泳等来锻炼心肺功能,但对肌肉力量的锻炼却相对较少。我们应将力量训练纳入日常锻炼中,以保持肌肉、防止肌肉流失。有研究发现,40岁后每周进行两次肌肉力量训练可以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并对心血管和癌症死亡率产生积极影响。推荐的力量训练包括自重训练(如深蹲、俯卧撑)、弹力带训练以及健身器械训练。为了增强手部肌肉力量,可以尝试握拳、握力球、握力器等练习。

增加步速与健步走

为了提升步行速度和健康状况,我们可以尝试每天进行健步走。如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所倡导的,每天走路7000-8000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增加步速不仅可以提高心肺功能,还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壮。建议从增加每分钟的步数开始练习,逐渐提高步速。一般建议的步频是每分钟110步左右。

营养均衡与腰围控制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开始流失,老年人更应重视优质蛋白质的补充。四川省医院急救中心医师江华曾指出,有研究显示许多老年人的蛋白质摄入量不足。蛋白质是肌肉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因此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至关重要。为了保持健康的腰围和内脏脂肪水平,我们应多运动并控制饮食。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可以帮助消耗能量并促进脂肪分解。即使没有腹型肥胖的人也可以通过多运动来预防相关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