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rom 单片机EEPROM是什么意思
【篇章启承】
前面,我们针对I2C通信协议与规范进行了深度探究,同时为各种器件的I2C交互应用奠定了基础。接下来的内容,我们将围绕开发板上的AT24C02芯片展开,此芯片作为一款基于EEPROM工艺的存储器,其数据的读写均依托于I2C接口进行。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使用先前编写的I2C驱动程序与AT24C02进行交互。
【学习目标】
一、了解并掌握常用存储器的类型及其各自特性。
二、深化对I2C通信时序的理解,并能够熟练应用于实际开发中。
三、领悟I2C驱动与应用之间的层次关系及相互关联性。
【内容展开】
本章重点在于解读如何利用已编写的I2C驱动程序实现对AT24C02存储器的读写操作。鉴于篇幅有限,我们将此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逐一讲解,现在进入第一部分的内容。
【存储器概览】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随着技术的发展,存储介质和制造工艺不断更新换代。尽管本章无法详尽描述各类存储器的器件特点和工作原理,但我们会针对一些必要的术语和存储器类型进行简要阐述。
根据存储介质的不同特性,存储器可分为“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易失/非易失”的特性指的是存储器在断电后,数据是否会丢失。在计算机系统中,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各自的特点使得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各有优势。
【I2C通信与AT24C02】
I2C作为一种通用的通信协议,有着严密的通信时序逻辑要求。而AT24C02作为一个器件,正是通过采用I2C协议的接口与STM32单片机相连。虽然I2C协议是通用的,但具体的器件如AT24C02有其特定的操作方式和地址设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通过I2C驱动对AT24C02进行读写操作。
【存储器技术深入】
这里我们要提到的是RAM,即随机存取存储器。当数据在存储器中被读取或写入时,RAM的存取时间与数据所在的位置无关,这就是所谓的“随机存取”。在计算机内存中,RAM通常指的是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
RAM可分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和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两种。两者在存储机制和物理结构上有所不同。SRAM速度更快,功耗更低,但成本较高;而DRAM虽然速度稍慢,但因其成本低廉和大容量而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非易失性存储器,种类繁多,包括ROM、FLASH、、硬盘等。其中,FLASH存储器是可重复擦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其容量大且擦除操作一般以多个字节为单位。FLASH存储器又分为NOR FLASH和NAND FLASH两种类型,它们在应用场景上有所不同。NOR FLASH一般用于代码存储等需要高速读取的场合,而NAND FLASH则更多应用于大数据量存储的场合。
【AT24C02详解】
我们板子上的AT24C02是一款E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器件,其容量为256字节。AT24C02与STM32之间的连接基于I2C通信协议完成。在I2C总线上,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AT24C02的地址由其内部引脚的实际电平决定。在图4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引脚的状态以及它们在I2C总线上的地址表现。
图5展示了AT24C02数据手册中对设备地址的详细描述。理解这些细节对于正确配置和使用AT24C02至关重要。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确定设备在I2C总线上的身份并与其进行交互。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