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千克等于多少克 电子秤0.05是多少克


第七单元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这些单位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常见的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量还涵盖了几何测量和生活中的度量。本课作为该单元的起始课,为后续学习“克”这一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

  1. 教材分析

质量单位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例子,如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1千克及1克的质量单位。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帮助学生建立对标准量的认识。

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作为建立标准量的基础。这些物品触手可及,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托。

质量单位的感知需要通过度的体验来完成。“千克”作为基本计量单位,适合通过体感来形成质量观念。教材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等,帮助学生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有效建立小学数学中的质量观念。

  1. 学生分析

学生已具备的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比较过物体的轻重,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学生欠缺的方面:对于一些具体物体,如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本数学书等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学生往往缺乏对其质量的准确认知。

二、学习目标

1. 结合生活实例,学生将学习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并了解使用秤来称量物品的方法。

2. 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如看、掂、称、估等,学生将亲身体验并感受千克的质量,积累估计物体质量的经验。

3. 通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将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三、教学过程

(一)调动经验,提出问题

调动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信息,如食品包装上的质量单位。

问题提出:同学们,你们在购物或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物品的质量单位?比如克和千克。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身边的物品有轻有重,都离不开质量这一基本属性。而“克”和“千克”就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二)操作实践,建立标准

介绍生活中的秤:电子秤、盘秤、体重秤等都是常见的称量工具。

特别介绍盘秤:上面放物品的叫托盘,用来读数的有指针的圆盘刻度盘。让学生了解kg即表示千克。

体验1千克的重量:学生可以寻找身边重约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感受其重量。也可通过知识窗了解国际千克原器的概念。

(三)估测调整,深化认识

活动一:比一比。提供物品让学生按照质量由轻到重排序。

活动二:估一估。提问学生多少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并让学生进行称量和验证。

分享活动成果并提问:为什么苹果的个数不同?引导学生发现苹果大小不同导致质量相同但个数不同。

巩固练习,适度延伸

1. 介绍生活中以“千克”为单位的物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应用。

2. 解决问题: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数学书第75页第6题。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希望同学们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