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米怎么跑进一分钟 400米正常人能走几分钟
十公里,速度与耐力的双重考验!
出品/马孔多跑步研究室
对于跑步爱好者而言,十公里承载着怎样的意义呢?
对新手来说,十公里是初试的里程碑,完成它仿佛获得了不小的成就。而对老手而言,十公里是日常训练的一部分,是热身也是进阶的基石。
十公里,不仅是马拉松的入门距离,更是衡量跑步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十公里的成绩,可以推算出马拉松的潜在表现。
十公里,是距离与速度的和谐统一。老手们常常在此距离锤炼自己,这是速度与耐力的双重考验;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公里代表着长距离挑战的开始,是朝着全马挑战迈进的必经之路。
一般跑者十公里的时间大约在五十分钟到七八十分钟之间,但追求更高的跑者常以四十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为目标。
那么,业余跑者如何提升自己的十公里成绩呢?想要在45分、40分、35分内完成十公里,又该如何进行具体训练呢?
初期跑步者不宜急于求成,首先要打好有氧基础。不管是为了马拉松还是其他长距离项目,有氧能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低心率的有氧跑是提高有氧能力的关键。判断标准一是根据体感,跑步时能轻松聊天;二是根据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5%-78%之间。
MAF180是一个常用的训练方法,即跑步时心率不超过“180-年龄”这个数值。对于有运动习惯且无伤病的跑者,可以适当增加心率数值。
当进入平台期时,可以尝试延长周末的长距离跑,如15公里、20公里等。当能够轻松完成一个马拉松时,再回头看十公里会感觉轻松许多。
在长跑训练中,有氧跑应占据一周跑量的80%-90%,每周保持3-5次训练。随着有氧基础的逐渐夯实,相同心率下跑步速度会越来越快。
对于日常跑步中的匀速跑与渐加速跑的选择,匀速跑更利于锻炼耐力,而渐加速跑则更适合赛前训练。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确保心率控制在有氧心率区间内。
提高速度的训练包括冲刺跑、间歇跑、以及跑坡等。但速度训练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每周不宜超过两次。同时还需要进行力量训练和核心肌群的强化。
节奏跑是提高马拉松速度的必备训练项目。在精力充沛的状态下,以乳酸门槛跑的配速持续跑上一段时间,可以有效提高跑步经济性。
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可以有效避免受伤,维持跑步中的躯干稳定。交叉训练可以是瑜伽、单车、游泳、有氧操等,每周进行。
对于想要提升十公里成绩的跑者,建议从逐步增加跑量开始,以低心率慢跑为主,加入速度训练和交叉训练。坚持这样的训练3-4个月,十公里成绩定会有所突破。
一、如何让十公里成绩达到45分以内?
这就需要将配速控制在5分30秒以内,并辅以相应的训练方法。
二、如何挑战十公里40分的极限?
这需要更为严苛的训练计划,包括轻松跑、配速跑、间歇跑等多种训练方式。
三、如何让十公里成绩进入35分大关?
能达此成绩的跑者全马基本都能破3。相应的训练计划将更为严格和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进行何种训练和比赛,都要注意避免受伤和过度疲劳。一周的训练中,速度训练和力量训练不宜过多,要给身体充分的恢复时间。
那么,你目前的十公里最快成绩是多少呢?有没有信心挑战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