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歌怎么背 小学生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四月五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也是一年中一个特殊的节假日。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智慧的结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二十四节气,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们的意义和与之相关的气候或物候特征。

背诵二十四节气歌或许并不难,但要牢记其内容,则需明白其内在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歌》如下:

春雨润物苏新生,

夏满芒种暑相连。

秋收露降寒霜现,

冬雪飞雪大寒前。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每个季节拥有六个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标志着每个季节的开始。

那么,如何记住剩下的四个节气呢?

二十四节气各具特色,有的表示物候变化,如惊蛰、清明、小满、芒种,而其他则主要表示气候特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如何记忆四个季节的其余节气。

春季:随着春天的到来,雨量逐渐增多。

立春之后,雨水渐增,待到惊蛰之际,雷声响起。春分过后,便进入四月天,天气晴朗。到了清明时节,四月初旬开始插秧。随着谷物的生长,我们迎来了谷雨。

夏季:立夏之后,小麦和油菜逐渐成熟,即小满。随后是收割的时节,称为芒种。夏至后,天气日益炎热,接着是小暑、大暑。

为何小满之后不是大满呢?这背后的农谚告诉我们:八分熟的农作物收成往往比十分熟的要好。因为十分熟时收割可能导致种子脱落。所以人们更加关注农作物的成熟度。

秋天: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然而天气仍然炎热,人们称之为“秋老虎”。但炎热的天气已接近尾声,此时是处暑。随后早晚温差逐渐增大。白露过后,秋天过半迎来秋分。之后天气渐染转凉,感到寒意时为寒露。当天气进一步变冷并开始降霜时便是霜降。

冬天:冬季的几个节气相对容易记忆。它们是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需要注意的是小大雪与大小寒的顺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雪的变化来区分它们的顺序:先是下小雪然后是大雪,然后是小寒最后是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