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cr19ni10是304吗 06cr19ni10和304差别


当提及“不锈钢”时,众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会落在304不锈钢上。没错,304不锈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率极高——请留意,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实际上,最常见的不锈钢类型是201不锈钢。由于其价值相对较低,所以在许多场合中,即便使用了201不锈钢,也往往不会特别标明其名称,而只是简单地称之为“不锈钢”。

想要购买一个标注为304不锈钢的制品并不容易。在选购过程中,“304”这三个数字仿佛布下了层层陷阱,稍不留神就可能选错。今天,就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最常见的两个误区。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201不锈钢和304不锈钢,这些都是对不锈钢材料的特定牌号的称呼。

那么,何为“不锈钢”呢?有人认为“不生锈的钢就是不锈钢”,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们常说的“生锈”,是指金属在水分和氧气的共同作用下被腐蚀。

能够腐蚀金属的元素并不只有水和氧气。如您所见,下面的这幅图展示了不锈钢表面出现的锈迹。

这是因为不锈钢遭到了腐蚀。像这把锁一样,其表面的金属已经因雨水中的酸而受到了腐蚀——意味着不锈钢不仅要做到不生锈,还要能够抵抗酸的腐蚀。完整地说,不锈钢应被称为“不锈耐酸钢”。

作为合金的一种,不锈钢的成分除了主要的铁和炭外,还包含了镍、铬等其他金属元素。各种成分的比例不同,使得不锈钢的耐酸能力有所差异。

这些特定配方的名称,即是我们所说的牌号。其中,201不锈钢的耐酸能力相对较弱,而304则稍强一些。

近年来,一种名为“316不锈钢”的材料开始受到关注。这种材料的耐酸能力比304还要出色。

那么,316不锈钢就一定比304更优吗?这并非绝对。对于日常家用而言,304不锈钢已经足够满足需求。根据国标GB4806.9-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的规定,接触食品的不锈钢需达到一定的耐腐蚀标准,而304不锈钢恰好能够达标,因此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食品级不锈钢”。

耐腐蚀性更强的316不锈钢自然也能满足这一标准,但其价格往往远高于304不锈钢。

值得一提的是不锈钢的耐酸腐蚀能力越强,其材料也会相应变得更为脆弱。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只是轻微的磕碰也可能在表面留下痕迹。

因此您会发现许多不锈钢保温杯中,其内胆会选择使用304或316不锈钢,而外壳则多采用201不锈钢。

虽然316不锈钢的耐腐蚀性更强,但考虑到其价格及耐用性问题,如果是一般家用场景下,304不锈钢更为合适。至于那些在产品表面随意印制的不锈钢标识如“DUS304”、“AUS304”等,多数是商家的营销手段或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所有正规的不锈钢制品并不需要强制在产品表面标注其材质标识。有些304不锈钢制品可能会印有相关钢印,如“SUS304”,但这只是作为产品的一个特色或装饰元素而非必要信息。

每个和地区都有其特定的牌号标准但这些标准大多相似。我们常说的“304”,其实是ASTM的标准(一个全球性的材料科学协会)。其他和地区如日本则称之为“SUS304”,而国内则称为“06Cr19Ni10”。

简单来说这些名称都是指代同一种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的不同称呼。然而有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可能会使用如“DUS304”这样的非正规名称。

对于这种行为消费者应保持警惕选择产品时应仔细查看产品说明及资质认证信息如有疑虑可通过工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提醒大家在购买不锈钢制品时不要被表面的钢印或其他标识所迷惑更重要的是查看产品的实际质量和认证信息以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