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意义 重阳节的美好寓意
天色将晚,夕阳斜照着蒙上细雨的湖面,映照在湖边的阁楼上,透出一种寒意。而那金黄的菊花,仿佛在嘲笑那些在关山异乡登高的人。每当秋天来临,身在他乡的人总会念起那首古老的诗篇。诗中所言的节日,便是重阳。
说起“重阳”,这个节日的命名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历史学者罗澍伟解释道,古人以“九”为阳数,当日月相会于“九”,两阳相重之时,便称其为“重阳”,亦名“重九”或“双九”,更有“九九重阳”之说。
的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罗澍伟认为,“重阳”一词的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虽当时未形成节日形态,但登高的风俗已然存在,其意在于崇敬山峦,以祈求消灾避祸。随着时光流转,文明进步,人们对长久的祈愿和祝愿生命长青的期盼逐渐加强。
进入魏晋之后,“重阳”的氛围愈发浓厚,至唐代时已成民间盛大节日。或登高远望,或舒展筋骨,或吟咏抒怀,唐代诗人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生动描绘了这一景象。随着时间推移,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习俗日益丰富,并延续至今。
随着重阳节的到来,天气渐转寒凉,草木凋零。为了与春夏的生机盎然告别,迎接秋收冬藏的时节,明清时期人们开始流行在城郊痛饮美酒的风俗。这一习俗与阳春三月的“踏青”相呼应,被称作“辞青”。
而今的重阳节更多为人所知的是其作为“老人节”的身份。罗澍伟解释道,“九”为阳数之极,又被称为“极阳”或“老阳”,“九九”与“久久”谐音,寓意着长久与高寿。自1989年起,我国将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得到层面的肯定。
自2013年起,《国老年益保障法》中新规定明确指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一立法使重阳节在层面获得了更为明确的地位。今年的重阳节正是我国第十二个法定老年节。
的传统美德中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精神核心在于晚辈对长辈的孝道。罗澍伟强调说:“在庆祝新时代传统节日的我们更应承担起传承文化记忆的责任,将我们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