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苏轼莫听穿林 《定》古诗


【苏轼】(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恰逢雨至,雨具先行撤去,同行的友人皆觉狼狈,唯我心情未受影响。不久天晴,遂有感而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的雨声,何不悠然吟啸前行。手持竹杖,身着芒鞋,行走起来竟比骑马还轻便。任凭风吹雨打,一身蓑衣我愿与这烟雨共度余生。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些许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往昔风雨中的经历,我归去时依然无畏无惧,不论风霜雪雨都泰然处之。

【译文】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遇到雨天,有人带着雨具提前离开了,同行的人感到十分狼狈,只有我心情未受影响。过了一会儿天晴了,我就做了这首词。

【注释】

定:词牌名。沙湖:位于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处。狼狈:指进退两难、窘迫的境地。已而:指过了一会儿。穿林打叶声:指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吟啸:指高声吟咏长啸。芒鞋:草编的鞋子。一蓑烟雨任平生:指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生也毫无畏惧。一蓑:指蓑衣,棕制成的雨披。料峭:微寒的样子。斜照:偏西的阳光。萧瑟:这里指风雨声。

【资料】

1. 关于此词的写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详见《古代文学作品选》(徐中玉、金启华编)等书籍。

【赏析】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展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却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意境深邃、内蕴丰富。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他相关诗词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