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为仁是什么意思 克己复礼后面一句


颜渊向孔子请教关于仁的内涵。孔子回应道:“使自身行为回归至周礼的规范,即为仁的境界。若能做到这一点,天下之人皆能归向仁的境地。实践仁德,需由己心出发,而非依赖他人。”

颜渊进一步询问具体方法。孔子详述道:“对于不合周礼的事物,我们应不予观视,不予倾听,不予言说,不予行动。”这四项原则,构成了实现仁的纲领。

颜渊表示虽然自己不算聪明,但仍会努力遵循孔子的去实践。

本章的核心理解在于“克己复礼为仁”。

不同学者的翻译虽然有所差异,但都围绕着“约束自我以符合礼制”这一核心意义展开。

杨伯峻的解释强调了言语行动都要合于礼的重要性。

钱穆的翻译则突出了自我约束去实践礼制的概念。

李泽厚的译文则更加具体地指出了符合礼制即仁的实现方式。

【注释详解】

“克己复礼”中的“克”意为能够,“己”指自己,“复”表示恢复,“礼”则指周朝时期所倡导的正统礼仪。整句的意思是,通过自我约束来恢复并遵循周朝的正统礼仪。

【深度解读】

“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而“克己复礼”则是实现仁的重要途径。从本章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恢复并遵循周朝的正统礼仪就是实践仁的具体表现。这种正统的礼不仅仅是对外在行为的规范,更是内在心性的体现。在孔子所处的时代,礼制已经受到,因此他极力倡导“克己复礼”,以期恢复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颜渊的对话,不仅展现了孔子对于仁的理解,也给予了后人品读和践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