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芯u盘怎么样 兰科芯u盘优缺点


我初次遇到U盘这种小巧的数据存储工具,还是在远古时期,当时拥有一个容量惊人的16M型U盘,它的体积颇为可观,但其价格也确实不菲,远超两百元。那时候,软盘尚未被淘汰,而一个16M的U盘,却能容纳不少重要资料。不得不说,当时的电子产品确实非常昂贵,若是再早几年,用一款256M的U盘就能换得两辆夏利这样的交通工具了。

时光荏苒,近日我购得一款物美价廉的U盘,仅需7.9元就能到手。这U盘的接口为2.0标准,而容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3.2GB。若是放回至20多年前,这个容量可媲美换车成本。

这U盘品牌叫做lankxin,即中文所称的兰科芯。我对它颇感生疏,首次邂逅它。其包装盒显得相当正规,上面明确标注了五年质保期限。

打开包装盒后,背面详细列出了产品的名称、型号以及生产日期,令人欣喜的是,它是今年新生产的。

这U盘采用全金属外壳设计,虽算不上精致,但自带的挂链方便了我们的携带使用。

接上电脑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其真实容量为29.4GB,并采用了FAT32格式进行数据存储。

在32GB的容量与不到十元的价格之间,我曾有过疑虑,担心它是否为黑芯片或扩容盘。然而经过检测后发现,这款兰科芯U盘的主控芯片来自慧荣公司,闪存则采用了闪迪的优质产品。

在进行扩容测试时,我也心存顾虑,担心市面上的低价或超低价U盘及TF卡存在此类问题。通过专业软件MyDiskTest和H2testw的检测后确认,我手中的这款U盘并非扩容产品。

至于性能方面嘛,H2testw软件测出的写入速度为13.4MB/s,读取速度为22MB/s。而ATTO软件测出的最大写入速度和读取速度都在正常范围内。其性能与U2.0的预期相符,并没有令人惊艳的表现。

至于其实际用途方面嘛,虽已迈入2020年代的新纪元,但我个人仍觉得一个拥有U2.0接口的U盘也是很有实用价值的。现在仍有不少应用场景需要它来发挥作用。而且值得庆幸的是,它依旧被命名为U2.0接口而非其他令人费解的名称如U3.0或U 3.1等。

关于U技术的历史发展:

在1992年发布的U 1.0标准中,传输速率仅为1.5Mbps;

而到了19发布的U 1.1标准时,传输速率提升至了12Mbps;

随后在1999年发布的U 2.0标准中,传输速率更是飞跃至480Mbps并向下兼容;

紧接着在2008年发布的U 3.0标准中传输速率飙升至5Gbps;

然后是2013年发布的U 3.1标准以及后续的U 3.2标准等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