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一句一译
兰亭序全文
(晋)王羲之
于永和九年,岁次癸丑之春初,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共修禊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峻岭叠嶂,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依水而建曲水流觞之宴,列坐其次。无管弦之盛,唯酒与诗,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风和日丽,气爽心清。仰望碧宇苍穹,俯察品类繁多。以目骋怀,纵情游览,实为视听之娱,乐趣无穷。人之相处,倏忽一世。有人心怀远大志向,于室内与友晤言;有人因情寄于物外,放情形骸之外。虽人生态度各异,然当遇欣然之事,短暂得志之时,无不欣然自足。然不知老之将至。及其疲倦之至,情感随之变化,诸多感慨涌上心头。昔日所喜者,倏忽之间已成过去,令人难以释怀。人生长短暂促,随化而终。古人言:“死生亦大矣。”岂不悲哉!
每览昔人感慨之由,仿佛与吾心有合。面对其文常临文嗟悼,难以言喻其中情怀。固知把死生等同视之为虚妄,以彭祖寿短为妄作。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故列叙时人之名,录其所述。虽世事变迁,但人之情感触发却是共通。后来读者,亦将由此文引发共鸣。
《兰亭序》为王羲之所书,行书流畅如行云流水,尤以文中二十个“之”字各具形态,美感不同。此序下笔如有神助,被誉为“遒媚劲健,绝代所无”。
王羲之将此序传于子孙,后传至七代孙智永。智永临终时将《兰亭序》真迹赠予辩才。唐太宗对其字极为迷恋,曾命人摹刻传世。真迹则于昭陵。历经宋、金而真迹不见于世。今人所见多为摹本或刻本。
《兰亭序》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更是书法的瑰宝。其墨迹虽难见原貌,但定武兰亭石刻亦为世人所珍视。编者:韦期继。
《兰亭序》所描绘的情景清新优美,文章辞藻优美动人;其书法遒劲飘逸,堪称书法珍品。
自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起,《兰亭序》便成为历代书家心摹手追之经典。其流传历经沧桑,真本经历不凡。或许因其法帖难见原貌而更显珍贵,或许因其真本不凡的经历而令人神往。
——选自《四部备要》本《骈体文钞》
【兰亭集序王羲之译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