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叶怎么读 粽子叶的作用


故乡的后山之上,生长着一种独特的植物,其形态似竹却非竹,叶片宽大而特别,且高度不曾逾越两米。每到端午节,它便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主角。

多年来,我并未得知它的名字,只习惯性地称之为“粽子叶”。直至踏入大学,学习植物学之时,我才知晓它的大名——箬竹。

箬竹,属于禾本科箬竹属,终年常绿,虽不怕炎热,但亦不能承受严寒,若气温跌破零度,其叶片会受到冻伤。因它在端午节的特殊用途,深受农村人的喜爱,常被种植在房前屋后,极为常见。

粽子并不都是用箬竹来包裹的。曾观李子柒的视频,见她使用的却是笋壳来包制粽子。

包粽子的材料繁多:有芦苇叶、蜘蛛抱蛋、槲树叶、荷叶、玉米叶、玉米芯、芭蕉叶、柊叶、竹筒以及各种不同地方的特色叶子等。粽子也在变化中展现其多样性。

在我的记忆里,我所在的地方,箬竹叶是包粽子的首选。

箬竹叶内含有箬叶多糖,具有杀菌的功效。用箬竹叶包制的粽子即使在常温(约15℃)下也能保存三到七天。儿时端午,家人总会在节日前一日准备好粽子,煮熟后放入家中的大水缸中,借由水的凉意来延长其保鲜期。而如今的粽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模样,每年还会因为甜咸之争而衍生出更多奇特的味道。

这小小的粽子,其实内藏丰富的文化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