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楼玉宇的意思 玉宇琼楼的正确解释


在宋代文化灿烂的星空中,有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胡仔曾对一首词赞不绝口,他言:“《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此即文章之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典范。

苏轼,这位文坛巨匠,在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虽屡遭朝中新的排挤,但其内心的报国热情却如烈火中烧。他虽向往天宫的生活,但更对人间充满留恋。

时光流转至公元1082年,苏轼因故被贬黄州。当其挥毫泼墨,写下《念奴娇·中秋》时,他的心中已然只有奔月的志向。

《念奴娇·中秋》——创作于北宋的苏轼笔下

凭高远眺,目之所及,长空万里无云。明月如桂魄飞来,其光所照之处,冷浸整个秋天的碧空。玉宇琼楼之中,乘鸾来去的仙人仿佛生活在清凉的国度。江山如画,远望故乡,烟树历历在目。

我酒酣耳热,拍手高歌,举杯邀月,竟有三客同饮。在风露中起舞徘徊,今夕不知何夕。我欲乘风归去,何需大鹏翼的助力。只需在水晶宫里,一声横笛响彻云霄。

白话译文如下:

置身高楼,视野辽阔。夜空中那轮明月,宛如自天外飞来的明珠,带来了深秋的清凉与宁静。仙人所居的玉殿琼楼中,乘坐鸾鸟来来往往。人寰下俯瞰大地,河山壮丽如画。遥望故乡烟树掩映其间。

我醉意朦胧中舞动身姿、高声歌唱、举杯与明月对饮、竟似与三人同席而坐。在风霜中舞蹈、尽兴而忘却了时间流逝、深觉只想归隐仙境去追求自己的逍遥。在这晶莹的水晶宫殿中、只有一声悠扬的笛声可以直达我心底。

这首词的上阕中,苏轼描绘了自己想象中的天宫生活。从登上高楼赏月开始、他便展开了对神仙生活的无尽想象。清冷的月光犹如剪纸仙人自天际而降、带给秋夜的是宁静与淡雅的氛围。这似乎映射着一些仙人的传奇与遐想、像那“桂魄飞来”便是这想象的注脚。仙人们在玉宇琼楼之中生活、驾鸾而游、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从高处俯瞰人间、江山秀美如画、故乡在一片朦胧之中清晰可见。

“乘鸾”的典故出自《列仙传》、象征着成仙的境界与追求。“望中烟树历历”则化用了崔颢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都描绘了飞升成仙后回望尘世之路的情景。尽管李白曾有怀才不遇之感、但苏轼在此词中却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孤独与痛苦的倾诉与共鸣。

在词的下阕里、苏轼借着对月独酌的场景、进一步抒发内心的情感挣扎与解脱的渴望。他试图寻找一个知己倾诉痛苦、但无人可及、只能举杯邀明月为伴。他自嘲对世事麻木不已、忘记时光流逝却深知“今夕是何夕”。这正是中秋节家人的团聚之时、他却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无奈与苦楚。

于是苏轼开始想象逃离现实的途径、他渴望飞往那玉宇琼楼的清凉国度、再俯瞰人间的一切。他开始思考如何借助大鹏的力量或龙王的神奇笛声来实现自己的飞升之梦。无论是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还是传说中的李牟吹笛化龙之事都为他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源泉。然而究竟是寻求大鹏还是求助于龙王则成了他心中另一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