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化学式 c2h6o和c2h5oh的区别
今日归程途中,我随身携带的袋子里装着几款面包。当夜幕降临,拆开面包欲享其味时,竟意外发现其中隐藏着一个小纸片,情形大致如下:
图示一:面包内发现的食品保鲜卡
细读之后,才知此为一枚食品保鲜卡。经过一番资料查阅,我了解到,此卡实为一种外控型食品保鲜剂。
这种保鲜卡以纸片为载体,内置了特殊的缓释剂,能够释放出对食品具有保鲜、杀菌等作用的气体。根据其内置主要化学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对其中的成分进行详细解析:
其一为焦亚硫酸钠,简称B。它是一种无色晶体或白色至微结晶性粉末,加热至150℃时会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硫。此化合物具有吸水性能,能在反应中生成亚硫酸氢钠。当其被氧化时,会生成硫酸氢钠,再与未吸水的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发生连锁反应。
焦亚硫酸钠作为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在我国的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浅色蔬菜的加工和保鲜过程,包括脱水马铃薯、蘑菇、紫菜、海带等干制食品,以及竹笋、酸菜和蘑菇罐头等。在饼干工业中,它被用作面团改良剂,帮助削弱面团的筋力作用,从而改善面团特性,生产出高质量的硬质半甜、甜饼干和一些美味的咸味零食饼干。
再来说说二氧化氯。它是一种黄绿色到橙气体化合物,常温常压下存在。当它与水反应时,会生成次氯酸等物质,这些物质是常见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具备强大的杀菌、漂白效果。即使在极低的浓度下,它也能有效杀灭各种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等。
还有一种常见的食品保鲜成分——乙醇。乙醇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常用于消毒。其杀菌原理在于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凝固,从而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75%浓度的酒精是临医用消毒酒精的优选浓度。
在食品保鲜领域,保鲜卡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多项专利技术将酒精等保鲜成分融入食品保鲜卡中。这些保鲜卡一般以布基材料为载体,含有膜材层、基材层和第二膜材层等结构。根据不同的食品袋容积,可以设计出不同大小的酒精保鲜卡,缓释后在袋内食品周围形成一层可以杀菌的酒精蒸汽,有效解决食品在包装和过程中保鲜效果不佳、易受保鲜材料污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