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如何选择 高一学生如何选择文理科
近日,广东省高考新方案正式启动,采用了“3+1+2”的选考模式。这一模式允许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愿景,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
新高考的来临,带来了哪些变革?通过记者的实地走访发现,广东的部分高中已经开始积极尝试各种措施,如增加课室数量、试行选课走班等,为新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如何选择?
广东省新高考方案明确指出,到2021年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其中,“3+1+2”模式中的“3”代表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1”是学生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选择一门,“2”则是在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四门科目中选两门。这一使得选科组合从原有的文理两种变为现在的十二种。
广东广雅中学校长叶丽琳表示,新的选考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科。学校的课室设置和师资配备也能够满足“3+1+2”方案的需求,实现最优走班方案,有效降低学校管理难度。
如何走班?
为保证教学秩序,各高中采取了行政班级和学分导师制等措施。学校计划安排行政班进行部分课程的教学,同时实行走班制以适应新的选科需求。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实验班、艺术书法特长班和体育特长班等走班上课的班级,其他行政班则可按行政班形式进行教学。茂名市第一中学等学校已开始进行摸查和预设,确保课室、功能室、场地、设备设施以及师资都能满足目标模式的需求。
走班制是指学科课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愿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这种方式需要学校像大学校园一样拥有更多的课室和更信息化的教学场景。
广东在过去的“3+X”高考试点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这一轮高考,广东各高中正在进行顶层设计、盘活教育资源、增添设施设备等准备工作,为未来学生选课走班打下基础。
如何保障?
为应对走班制带来的挑战,各高中正在推进课室扩容和智慧校园建设。省教育厅要求学校开展模拟选课,做好选课走班所需教师、设备、课室等条件的测算和准备。
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通过一体化平台进行智能调配,实现综合管理。例如,通过扫一扫课室门口的“电子门牌”,就可以知道下一节上的是什么课、任课老师是谁。这样的电子班牌已经在广东许多高中的课室门口得到应用。
有的学校正在积极推进课室扩容工作,计划增加课室数量和高端实验室的建设,提升实验设备装备和图书馆水平。通过探索智慧校园模式,采用刷脸考勤等方式保证走班制的教学、管理效果。
广东新高考“3+1+2”方案在贯彻文件精神的也充分考虑了本省实际和学校操作能力、师资队伍现实状况。这一方案的实施将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同时也将推动高中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