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翻译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分为几部分


在拙文《“兰家女”究竟是谁家女?》发表之后,我收到了李士彪和刘摩诃两位先生的赐教,他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认真研读后,我深感其启发性,但我认为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我在此简述我的看法,以感谢两位先生的美意。

士彪兄的观点由柳向春兄转述,他认为“兰家女”即“女”,草书的“良”字与“兰”字相近。这一观点与陈祚明、闻人倓、张玉穀等学者的观点相似,都认为这是早期传抄时的讹脱舛误。仔细比对魏晋书迹,此说仍待商榷。如王献之的《兰草帖》中的“兰”字与传王羲之的《丹杨帖》中的“良”字,虽有相似之处,但整体差异仍很明显。

刘摩诃在其文章中则尝试从训诂角度解释此词。他认为“兰家”可通假为“阑家”,并进一步引经据典地解释。虽然其推论看似严密,但环环相扣的推衍是否确凿仍需进一步考证。语词训释需符合所有相关语例的逻辑,否则便难以成立。

对于古诗中的“兰家女”,确实存在多种解读可能。缺乏更多证据的情况下,我更倾向于徐复先生的分析,即此句并非确指刘兰芝,而是模拟媒人口吻的泛泛之言。士彪兄和摩诃兄的观点,过于具体地指向了刘兰芝,或许有求深反惑之嫌。

时隔多年,因这首诗我们又得以与各位学者隔空交流、共同商榷,暂时忘却尘俗纷扰。在品味古韵的也感慨时光匆匆。希望各位都能平安康健,期待何时能再次相聚,举杯共叙、细论文义。

与士彪兄和摩诃兄虽因山川阻隔、人事繁忙而音问久疏,但我仍深感其赐教之恩。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与各位共研学术、切磋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