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的道理 乌鸦喝水的道理20字左右
孩子们对这篇课文有着深刻的记忆,每当提及,他们的思绪总会回到那节美术课上。老师布置的绘画作业,有些孩子选择以“乌鸦喝水”为主题,画出了那只漆黑的乌鸦,在天空中疲惫地飞翔,不断将寻找到的石子放入一个小瓶子里,这画面仿佛将故事情节跃然纸上。
《乌鸦喝水》是一则流传久远的寓言故事,许多小学生在他们的成长岁月中都曾接触过这个故事,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所珍藏。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乌鸦通过投掷石子就能轻松喝到水,而很少有人去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科学原理。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其实乌鸦要想成功饮水,并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那么,教科书中所描述的乌鸦是否能成功喝到水呢?为了探寻答案,钱报记者对不同版本的教科书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对于乌鸦、瓶子和水位有着各异的描绘。比如,在杭州中小学所使用的2016版部编教材中,那个瓶身均匀的圆柱形玻璃小口瓶虽然瓶颈短小,但无法准确判断水位;而在苏教版教材中,一个倒三角形的长颈玻璃瓶则与花瓶形状相似,水位位于三分之一处;再如北师大版的教材插画,描绘的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椭圆形玻璃瓶,水位同样在三分之一处。
那么在这些不同的插图中,哪一种情况下的乌鸦喝到水的概率更大呢?我们有幸请教了杭州惠兴中学的科学老师吕志杰来为我们解答疑惑。
吕老师认为,容器的形状确实会影响乌鸦能否成功喝到水。他解释道:“这个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水面上升至瓶口前,瓶内石头叠加的高度是否能够超过水面。如果水面上升的速度比石头叠加的速度快,那么实验就有可能成功。”他还进一步指出,如果容器的形状呈正三角锥形,因为其上方底面积较小,当增加的体积相上方水面的上升高度将会超过下方石子叠加的高度。
在教科书中常见的倒三角锥形瓶子中,如果水位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乌鸦就很难喝到水。而最有利于乌鸦喝水的容器形状是三角锥形。
吕老师还提到,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使用小石头更容易使水面上升,但这种想法忽略了大小石头间的空隙差异。实际上,在大小石头形状相同的情况下,投入大石子和小石子的效果是相近的。如果想要提高成功率,可以尝试混合使用大小石头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填充更大的体积,又能使空隙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