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时历作者 授时历的编制者是谁


《授时历》是我国元朝时期,由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及其同仁精心编制的历法,堪称古代科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该历法将一年精确地定为365.2425日,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实际周期仅相差二十六秒。可以说,《授时历》的精确度与现今全球通用的公历相差无几,但其问世时间却比现行公历早了三百多年。

在我国历史上,《授时历》的沿用时间长达三百六十余年,对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部历法还传播至和越南,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福祉。

在《授时历》诞生之前,我国使用的历法是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由于当时科技条件的限制以及历史的演进,这部历法存在着较大的误差。这也使得元世祖忽必烈决心编制一部新的历法。

为了编制《授时历》,元世祖先后委派了王恂、许衡和郭守敬等国内杰出的科学家进行工作。为此,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二十六个观测所,开展了一系列跨越一万多里、宽达六千多里的广泛测试。经过四年的努力,新历法终于完成,并由元世祖赐名为《授时历》。

郭守敬在《授时历》的编纂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才华横溢和卓越贡献使得他在后世被人们广泛提及。

郭守敬自幼便对科学和数学充满兴趣,这得益于其学识渊博的爷爷郭荣的教育。郭荣不仅传授书本知识,还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为郭守敬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师从刘秉忠并结识了王恂,两人均对《授时历》的编纂贡献良多。

元世祖对刘秉忠的学识深感赞赏,遂召其入京。郭守敬随后跟随张文谦学习并担任其助手。张文谦在各地担任时,郭守敬常伴其侧,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他的努力得到了张文谦的认可,并被推荐给元世祖。

初次面见元世祖时,郭守敬便提出了六条水利建设方面的建议,获得了元世祖的赞誉并被任命为水利。此后两年间,他负责西夏旧地的水利兴修工作,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元朝统一后,元世祖决定编制新历法。张文谦负责领导编纂工作,而王恂则负责具体的测试与编制工作。而此前一直在门任职的郭守敬则在好友和恩师的推荐下投身于新历法的编纂工作。

郭守敬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修复了多架勘测仪器并亲自制作了近二十种更精密的仪器。这些仪器所得的测试结果更加可靠,《授时历》的精确性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提出的“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观点对后来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授时历》终于成功问世。尽管王恂随后因病去世,但郭守敬凭借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完成了剩余的数据整理工作。

如今,郭守敬为科技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仍被后人铭记。198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以此纪念他对人类科学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