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古诗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二十五古诗
梅子熟透金黄,杏子肥美。
麦花盛开如雪白,菜花稀疏显幽微。
夏日日长人稀至,篱笆旁静无过客。
蜻蜓蛱蝶轻飞舞,田园景致美如画。
范成大(1126年至1193年),南宋诗人,字致能,别号石湖居士。他来自吴郡(现今的江苏苏州),在南宋政坛及文坛均具有显著影响。他的诗作,既有情怀,又有大量描绘田园生活的诗篇,诗风清新婉约,充满乡土气息,深受后人赞誉。
词语解释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晚年居住苏州石湖别墅时所写的一组诗,共包、夏、秋、冬四季的田园感受,每组十二首,总计六十首。此篇为夏季组中的第二十五首。四时即四季,杂兴即随兴而作的诗。
“肥”:描述果实硕大。
“稀”:描绘油菜花逐渐凋落,开始结果实的景象。
“日长”:指夏季白昼时间较长。
“篱落”:指用树枝或竹子编成的围栏。
“蛱蝶”:指的是蝴蝶中的一种,其翅膀多为枯叶色。
诗篇翻译
金黄的梅子,硕大的杏子,雪白的荞麦花在风中摇曳,菜花逐渐变得稀疏。夏日漫长,篱笆旁鲜有行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蛱蝶在轻盈地飞舞。
特色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晚年的杰作,也代表着古代田园诗的最高成就。此诗作为《四时田园杂兴》夏季组中的首篇,生动描绘了初夏时节的乡村风光。
前两句生动描绘了金黄的梅子、硕大的杏子、雪白的荞麦花和稀疏的菜花,展现出鲜明的时节特点,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画卷。第三句通过“日长”“无人”来展现田园风光的宁静与闲适。而最后一句中飞舞的蜻蜓与蝴蝶则为这幅宁静的画卷增添了无限生机。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生动活泼。虽然诗中未提及农事与劳动,但通过诗句却能让人感受到农村的真实面貌与人们的忙碌。这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热爱。
历史轶事
范成大为官清廉,深知民间疾苦。
一次,范成大被任命为知州兼沿海制置使,赴任前需面圣。他进宫后向宋孝宗建议:“陛下,您是否可以考虑减少食用海鲜?”宋孝宗对此感到困惑,询问范成大原因。范成大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出产两种特产,深受及百姓喜爱。然而过度追求满足需求,导致当地设立进奉局,百姓人工养殖,给百姓带来极大。”
宋孝宗听后深感同情,当即决定停止进贡这两种海鲜,并废除的进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