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带的划分 地理五带分界线
地理分区界线及地理特色详解
(一)地势阶梯分界线:
1. 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西起,延伸至祁连山脉,再向东南延伸至横断山脉东缘。
2.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依次为东北的大兴安岭、太行山,以及巫山、雪峰山。
(二)高原与平原的界线:
1. 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界线是大兴安岭。
2.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界线是太行山脉。
3. 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界线是巫山。
4. 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以及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界线均为横断山脉。
(三)特定地区地理分界线:
5. 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界线为天山山脉。
6. 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分界线为昆仑山脉。
7. 黄土高原与汉水谷地的地理分界线为秦岭。
以及其他如河西走廊与柴达木盆地的界线为祁连山脉等。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重要地理分界线。该线以南与以北,在气候、水文、生物、经济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它是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经过地,具有阻隔寒冷气流和湿润气流的功能,因此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分界线。
四大地理分区及特色
东部季风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青藏高寒区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地貌单元,涉及青海、西藏等省区,气候高寒,生态环境独特。
人口分界线
的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线,这条线也是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