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以不弘毅理解 士不可以不弘毅题目自拟


曾子曾言:“君子应当具备刚毅的品格,肩负重任并走远路。”此言源自《论语·泰伯》,它展现了君子应有弘大坚强的精神,因君子责任重大,道路长远。12月3日,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十大行动”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的沈湘平教授,同时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组传统文化组的组长,引用了曾子的话语,激励在场的每一位参会者。他呼吁大家成为弘扬“弘毅”精神,践行“任重道远”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会议在线上进行,由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和教师教育网共同主办,泰学教育协办支持。

关于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有机结合,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李文军研究员发表了题为《“新时代”的课程开发与创新》的报告。他通过三个视频实例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物理等学科的融合,并强调了让教育回归理性和自觉的重要性。通过主题化学习和项目化学习等方式,李文军认为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的共同点。

随后的教学经验分享环节中,多位一线教师分享了他们在课堂实践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丁惠臻老师分享了她的“接龙教”,该方法通过主题积累、游戏激活和应用实践等环节,使学生在趣味性、情境性和参与性的课堂中高效学习。孙云霄老师则详细介绍了诵读活动的与实施,包括内容选择、时间安排、诵读方法和评价工具等方面。许春琴老师则强调了抓住儿童记忆黄金期进行诵读的重要性。

作为活动的主办方之一,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一直致力于实践孔子教育思想。学校构建了以“仁爱”为核心的特色发展框架,通过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平台深化德育和教学模式。学校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十大行动”,力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程、全息发展。校长苏明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十大行动”的具体思路与实施路径。

在会议的尾声,苏明校长总结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他呼吁学校和教师们成为这一事业的建设者和共享者,共同努力将孔子的智慧融入教育。他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位有志于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者。